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保定新闻要闻
  • 分享
  • 涞源县白石山景区:旅游扶贫结硕果 致富乡村共发展

    来源:保定日报 2018-03-29 15:28:00
    语音播报

    涞源县白石山景区:旅游扶贫结硕果 致富乡村共发展

    春分过后,沉寂的白石山积雪消融,草木萌发,春色呼之欲出。

    首届省旅发大会之后,旅游如何助力乡村脱贫致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3月23日,记者到涞源县白石山景区探访。近年来,白石山景区积极发挥旅游品牌带动作用,带动景区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昔日“风凉沟” 今日“丰粮沟”

    坐着缆车一路上行,回头望去,山下错落有致的村落就是涞源县曾经最为贫穷的山村之一——风凉沟村。风凉沟村紧邻白石山景区东门,因常年风大清凉得名。这个只有90来户、200多人的小山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过去交通闭塞,村民只能土里刨食。

    2014年,中景信旅游集团注资开发白石山景区,在景区引导下,一些村民开始尝试着开办农家院、旅行社。2014年9月,白石山玻璃栈道正式对外开放,迅速引爆市场,客流量激增。更多的村民看到了商机,一时间,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农家乐。2016年,借助首届省旅发大会契机,涞源县出资对风凉沟的道路、房屋进行了修缮,完成夜间亮化工程;白石山景区对临街商铺进行改造,扩大店面、统一标识、规范经营,并把这些商铺无偿转让给村里使用。

    如今的风凉沟村,坑洼的砂石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破平房变成了小洋楼,“三蹦子”换成了小汽车,漆黑的夜晚变成了明亮热闹的夜市……优美的风景、便利的交通、周到的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据统计,每个农家院的年收入大都在20万以上,风凉沟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丰粮”之村。

    昔日“打工仔” 今日“小老板”

    “创业经营就在家门口,老人孩子就在身边,干着自己的事业,又能管管老人、孩子,想想都觉得美呢!”金龙农家乐的主人李宾笑着说。

    现年35岁的李宾,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在天津工作,“好不容易从穷山沟出来了,谁还愿意再回来呢?”然而,随着白石山景区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人员选择返乡创业、就近就业。2014年,李宾辞职回到村中接管自家农家院,在创业思路和理念上更与时俱进:把农家乐挂在网上、与旅游网站合作、设立搜索引擎,利用互联网实现高效宣传,由过去等游客上门变网上提前预约;考察学习特色民宿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结合自家实际情况,进行扩建和改造;将客房数量扩建到30间,在院子中开发了一块近百平米的菜地,供游客采摘;用“白石山十二美景”来命名客房,并对房间内的设施改造升级……李宾的创意不断,院子大了,住客多了,年收入也从不足10万增加到近30万元。“我们村民和白石山景区息息相关,已经形成命运共同体,每年百万人次的游客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丰粮沟、白石口、荆山口,这三个白石山脚下的小山村,从原来90%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到如今80%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旅游脱贫奔小康,创建美好新生活,已经是村民的共识了。“今年春天早来半个月,我们家家户户都做好了迎接游客的准备,过一阵儿再来,游客就能吃上新鲜的黄瓜、西红柿了。”李宾指着新翻松过泥土的菜园,满怀憧憬。

    昔日“授人以鱼” 今天“合作共赢”

    白石山景区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自己的管理理念:用良好的生态效益带动社会效益稳步提升,资源共享共赢,让利当地村民,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首届省旅发大会期间,涞源县投资对景区周边村落房屋进行重建改造,建成商业街。而景区则把最优位置的商铺、景区发展所衍生的二次消费全部留给村民经营,让利百姓。

    如今,景区周边农家乐、旅馆已经达到将近300家。村民收入与景区效益直接挂钩。此外,景区的发展还带动附近乡镇居民就地就业,景区80%员工来自周边村镇。景区游客增多,带动农特产品附加值提高,农家乐、土特产为村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现在的白石山,正在全力打造世界品牌和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白石山景区总经理、著名景区管理运营专家毕东林告诉记者,在涞源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白石山从年收入32万元上升到年收入近1.5亿元,辐射带动全县上万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建一个景区、富一方经济”的目标,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精准之路。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白石山生机勃勃,静待客来。(记者闫娜、孙立新)

    责任编辑:郭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