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承德市新闻承德区域新闻
  • 分享
  • 滦平县下营子村有这样的精准扶贫党员

    来源:承德日报 2017-07-14 16:51:59
    语音播报

    滦平县下营子村有这样的精准扶贫党员

    · 三·

    我们来到贫困户干活的田地,遇到了工作组的王占华,他一身迷彩服,绿胶鞋上沾满泥土,正乐呵呵与农民交谈。当他得知这位农民兄弟已经熟练掌握了旋耕等技术后,又询问起最近的生活状况,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攻坚克难200 天,敢叫下营换新颜!”这些党员干部从驻村一开始,就用这样充满雄壮豪气与巍巍信念的口号激励自己。他们不惧初春的料峭寒意,不惧夏天的炎炎曝晒,曾经连续作战64 天不回家,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一个个晒成了“黑非洲”。工作组身先士卒的拼搏精神感染着下营子村的党员群众,激励着立志脱贫的乡亲们,他们以饱满的热情与勤奋的劳动改变着下营子的面貌,改变着自己的精神面貌。

    在中草药田间,我见到了一些很陌生的草药,也见识了一些新知识。王占华指着地里的黄芪说:“你看,这黄芪根可以入药,叶子可以制茶。”而这不过是他们用科技力量改变单位面积效益的小小一幕。在下营子,他们就像负重的骆驼,不知疲倦,一手在田间地头劳动,一手研究科技创新。他们集思广益,注重实践,不仅改造适合中草药种植的农机具,还提炼出了黄芪、黄芩等药材的技术规程,总结出了苦参、丹参、板蓝根、知母、红花等42 种中药材的栽培要素以及旱作节水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套种谷物、路边间作、梯田坡地再利用等方法。贫困户的头脑吸收了科技的智慧与力量,身上也似生出了翱翔云天的翅膀。

    “我们特有成就感。”于宝海说这话时,一脸绽开的笑容。我看见,他的脖子上围着一条毛巾,等到下午工作完毕,见他转身有些僵硬,才知道他的脊椎有病。这个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不少人都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各个都是“拼命三郎”,他们一走入田间与乡亲们在一起,就神采奕奕,精神劲头十足,就忘记了病痛与困难。在与于宝海、王占华、徐鹏、王英俊等人的交谈中,我被他们满怀热情的工作斗志感染着,被他们以强大的科技力量注入扶贫攻坚的新扶贫方式震撼着。中午,他们从各自岗位回来了,言谈几乎都离不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乡亲们的精神变化等等。他们跟我说,下营子村有一个老大爷,都快70 了,现在开始写诗了,这令我眼前一亮。我想见见他。

    饭后,工作组并没有午休,又走向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他们只留下于宝海一人组织召开村民座谈会。我见到了农民诗人王祥,他坐在那里,一直微笑。旁人介绍,他耳朵有些背,我问一句,挨近他的村支书就“翻译一句”:“老人家您今年多大岁数”?他伸出手指头比划,应声说:“66 了。”我再问:“过去干啥?”他朗声回答:“还能干啥,这么大岁数过去也没人用啊!”现在呢?“给合作社干活,一天100 元。”于宝海插话道:“老人家,把你写的诗歌给我们读一读怎么样啊?”他站起身高声诵读:“远看群山岭连岭,近看药田花如海,燕山山脉多秀美,药材花香扑面来。农业专家下乡来,药材田里巧安排,精心指导细耕耘,一片诚心为脱贫……”一首首诗歌沾满了泥土的芳香,犹如一枚枚绽放的山菊。我入神地听着,情不自禁鼓起了掌。如今,美好的生活如春天的百灵鸟,催开了老人的诗情逸致。

    离开下营子,我的心亦如路边蓬勃怒放的金菊,一片灿烂。我深信,下营子村的未来因为这支团队的无私奉献而一定辉煌!

    承德日报特约撰稿人路军

    责任编辑:李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