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承德市新闻承德科教文卫
  • 分享
  • “村晚”成为新年俗

    来源:承德日报 2018-02-28 15:39:34
    语音播报

    “村晚”成为新年俗

    狗年春节,看了几台“春晚”,也看了几台“村晚”。说句心里话,那些大台的“春晚”没给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倒是那些充满乡土味的“村晚”小节目让我过目不忘。“村晚”唱红了公共文化大舞台,传递了别样的年味,彰显出草根文化的独特魅力,

    过年,图的就是热闹,要的就是喜庆。当下很多人抱怨过年没意思,其实就是少了“文化味”。尽管“村晚”没有奢华的舞台,也没有炫目的灯光,更没有明星大腕,但农民兄弟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在载歌载舞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气息,溢满农家风情、乡村记忆和浓浓的乡愁。

    事实上,“村晚”由来已久,有的甚至比“春晚”年龄都大。比如,浙江庆元月山这个小山村,从上世纪80 年代初就搞“村晚”,到现在已连续办了38 年,比央视“春晚”还大了3岁。如今,和月山村一样,在全国不少地方,春节期间办一台农民演、农民看的乡村春晚,成了当地农村过年喜庆气氛的“标配”。据了解,这些年我们承德也有一些乡村办“村晚”,有的“村晚”节目还斩获了全国级奖项。

    “仓廪实而知礼节”。眼下,农村富起来、环境美起来之后,农民在精神文化领域也迸发展现自我的“表达欲”、期待“获得感”,把好日子唱成歌、绘成画。正如有专家点评:“乡村春晚原汁原味地呈现乡村生活和劳作场景,表达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信、幸福和快乐”。

    透过“村晚”这个小舞台,我们看到的是一出出乡村振兴的大戏。振兴乡村,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振兴,更有精神层面的振兴。过去有些地方常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的地位屈居“配角龙套”。现在,文化大大方方走上舞台正中央,发挥着在振兴乡村中的特殊作用。“村晚”的精彩上演,不仅改变着乡风民风,也带动了当地拓展全域旅游、探索农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被“村晚”吸引而至的游客,除了看演出,还能在这里品年味、游周边景点、尝农家菜、体验山乡民宿,而农民也从中获取了“红利”。

    让年味恢复“儿时的味道”,“村晚”这个草根舞台搭得好。可以说,民间不乏吹拉弹唱的高手,也不缺自编自演的素材,只要有效组织起来,“村晚”照样精彩纷呈。“村晚”是老百姓的舞台,农民们“上了舞台能演戏,卸了戏妆能种地”。舞台虽小,但一样有料也有戏。因为在这里,上至耄耋,下至垂髫,人人都可以唱起来,个个都可以跳起来,家家都可以乐起来,没有谁会对节目太较真;因为在这里,家长里短可以入戏,邻里故事可以讲述,村庄变化可以细数,台上演得带劲,台下看得开心,“村晚”自然比“春晚”更加亲切、更接地气,增进了群众的文化认同不说,也切实提高了文化普及率与辐射面。

    春节既要传承老年俗,也要注入符合时代特色的新元素、新风尚,“村晚”就应成为“新年俗”的一部分。只有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多元、公益文化活动更繁荣,老百姓的春节才会过得更有滋味、更加出彩。(寇占文)

    责任编辑:李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