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承德市新闻头条新闻
  • 分享
  • “帮群众脱贫,也是咱民企的事儿” ——宽城开展“百企帮百村”助力脱贫攻坚探访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6-16 10:22:01
    语音播报

    “帮群众脱贫,也是咱民企的事儿” ——宽城开展“百企帮百村”助力脱贫攻坚探访

    在“百企帮百村”活动中,承德神栗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板栗合作总社,近3万户栗农成为合作社成员。这是该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通讯员田志民摄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尉迟国利 通讯员宋立新)宽城满族自治县2015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当时仍有45个贫困村。2018年,该县在广泛动员基础上,通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入企走访等形式,开展了“百企帮百村”活动:在全县选取78家经济效益较好、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非公企业,与脱贫村对接。

    各企业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优势,与贫困村开展合作,为全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凝聚了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县内78家非公企业已与36个贫困村、140个存在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进行有效对接,该县实现对全县存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行政村扶贫全覆盖。

    目前,宽城45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6129户、19366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多种帮扶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6月5日,烈日当空,但苇子沟乡蔡家沟村外的高粱地里却是一片忙碌。

    64岁的村民闫宝山手扶播种机,将一粒粒种子均匀地播种到土里。“去年买的播种机,今年就派上了用场。”他擦了一把汗,笑着说。

    由于20多天前种下的高粱出芽不全,村里考虑到他是贫困户又有播种机,便让他和几位村民一起进行翻种。

    老闫原本有个幸福的家。但在2015年他得了肝硬化,一下子返了贫,“治病花了15万,老婆扛不住,离家出走了。”

    既没技术,年龄又大了,老闫只能靠打零工和种地维持生活。可种地都是靠天收,一年受累不少,一亩地也就挣300来块钱。

    转机出现在2018年。“百企帮百村”活动开展后,县里按照“企业自愿、量力而行、互惠共赢”的原则,引导企业立足自身实际,通过兴办产业、安置就业、利益联结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以优质高粱为生产原料的承德宝琢酿酒有限公司,以往高粱来自省外。经过调研,他们决定在县内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的订单式生态有机高粱种植项目。

    承德神栗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宽城塌山乡北场村的有机板栗标准化种植基地生机勃勃。 通讯员田志民摄

    种植生态有机高粱,蔡家沟村在温度、湿度、日照等自然条件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8年,宝琢公司便与村里签订了协议,流转了167亩土地。老闫家中的1亩多地就在其中,每亩租金800元。

    依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宝琢公司聘请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耕种提供全套技术和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要是天天有活干,日子就不愁了。”干完活儿,老闫接过300元工钱,咧着嘴笑了。

    “间苗、耪地、收秋,以后的活计多着呢。”村党支部书记胡学民说,为了增加贫困户收入,用工会优先考虑他们。

    “今年有机高粱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亩。”宝琢公司总经理张雅丽说,今后还将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积极推进农业与酿酒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农业旅游观光景点,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帮群众脱贫,也是咱民企的事儿。”

    该县“百企帮百村”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各帮扶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作为,根据各村实际以及双方利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实施“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1653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200元以上;通过实施订单农业带动1486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通过发展旅游项目带动周边11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两年多来,累计带动贫困户增收487万元以上。

    ●拓展销售链,扶贫农产品热销市场

    车辆离开蜿蜒的辽青公路,穿过大桥,眼前豁然开朗:翠绿的稻秧,忙碌的农民,勾勒出一幅塞外江南的绿色图景。这里便是大石柱子乡绊马河村。

    村民金武挽着裤腿猫着腰,手捏青苗,正在十分娴熟地插秧,他身后,泛着涟漪的水面上留下一排排水稻苗。“种的是有机水稻,兆丰集团和村里签了协议,他们负责收购,我们种起来一点儿也不能马虎。”

    绊马河村曾是个贫困村。当地民谣说:“两架山,一条河,中间夹着大沙坨,有女不嫁绊马河。”

    但绊马河人不认命。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开荒治山、改田种稻的基础上,对主要农作物水稻进行了改良,引进高品质有机稻,并充分利用林间地边空地种植有机小米、栽果树,将市场价值低、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作物逐渐淘汰。

    近几年来,村里注册成立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行农产品种植销售“五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与村民签订责任状,严格种植程序,确保农产品品质。

    同时,该村还申请产品商标,聘请专业机构进行有机食品基地认证,打造有机食品产业基地和品牌。

    但农产品产量少,组织销售队伍不合算,农产品销售一度成为制约村里发展的难题。

    “你们的农产品,我们收购了。”就在村里犯难之际,承德兆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丰集团)上了门。

    原来,在“百企帮百村”活动中,宽城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和企业自愿原则,根据企业类别、所在区位,推进企业与产业相近、区位相邻的贫困村结对帮扶。双方根据实际,明确“帮什么、如何帮、帮到什么程度”等帮扶思路,在共同商讨充分论证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最终,兆丰集团决定对绊马河村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农产品优先收购,并与该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协议。

    “去年2亩稻田产稻子1600斤左右,合作社每斤3块5收购,这一项收入5000多块。谷子收购价是2块8,卖谷子又挣了3000多块。”金武掰着手指头给笔者算去年的收入账。

    “兆丰集团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焕财说,背靠这棵“大树”,如今村里的农产品除了供应省内市场,还销往北京、天津、辽宁等地。

    增收的不只有绊马河村。“去年,全乡近一半的农产品被兆丰集团收购。”大石柱子乡党委书记刘成林说,兆丰集团的收购,极大地带动了全乡大米、小米、杂粮、粉条等农产品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培育扶贫产业,标准化种植助农增收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宽城,板栗栽培已有3000多年历史。

    走进塌山乡北场村,只见川、沟、坡上,到处都是成片的板栗树,浓浓栗花香扑面而来。

    柴鸡在树荫下溜达,树下是用废弃枝条制成菌棒培植的栗蘑,林边种植着药材——由中国农科院和中国农大专家与承德神栗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栗公司)共同摸索出的板栗林无害化栽培循环经济模式,着实让很多栗农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北场村栗农孟昭华说,以前板栗树自然生长,基本没有管理,不仅产量低,质量也是不一样,卖不上好价钱。

    为提高全县板栗产量和质量,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神栗公司与中国农大合作,并在国内聘请板栗栽培管理专家对全县栗农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在乡(镇)培树示范村,在村培树示范户,大力推广树下循环经济,极大调动了广大栗农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促进了板栗产业的发展。

    青草回填积肥、树下套种栗蘑……孟昭华将学来的技术应用到自家果园,进行标准化种植,不仅让板栗产量大幅增加,由于品质好还卖上了好价钱。“原来只知道栽板栗树、卖栗子,没想到树下空间也是宝。”种了大半辈子栗树的他感慨地说。

    “以前板栗单产在180公斤左右,实施标准化种植后,单产能达到300公斤,促进农民增收600元。”神栗公司董事长陶清泉说,公司目前已在全县建设11个有机板栗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1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达到70万亩。

    在此基础上,神栗公司还充分依托宽城板栗的资源优势,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板栗合作总社,以乡(镇)、村为基础建立20个分社,与栗农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近3万户栗农成为合作社成员。

    在神栗公司的强力带动下,目前,宽城板栗种植面积达72万亩,年产4.2万吨,板栗产业成为这个县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王春红

    下一篇: 承德“云闪付助商惠民”活动消费券发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