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承德市新闻河北日报承德专辑
  • 分享
  • 承德平泉市南五十家子村:“驿站诗歌小镇”品新韵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11-03 16:19:02
    语音播报

    承德平泉市南五十家子村:“驿站诗歌小镇”品新韵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尉迟国利 通讯员刘晓宝)10月25日,重阳节。承德平泉市南五十家子村广场上喜气洋洋,一场祝寿大会正在举行。小学生献上鲜花,村民送上了“寿”字,“一滴水”基金会发放纪念品,村里文艺爱好者表演自编文艺节目…………9位老寿星坐在戏台上,接受全村人的祝福。

    重阳节举办祝寿活动、母亲节对好儿媳进行评选、年终对优秀邻里等进行表彰,是南五十家子村积极发挥传统文化育人、教人作用的“传统项目”,至今已坚持8年。

    南五十家子村位于黑山脚下,瀑河西岸。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在此设立驿马站,史称“蒙古头台驿站”。驿站驻扎50户英勇善战的蒙古族骑士,负责保护陪同钦差大臣到东北边陲巡查,同时还传递朝廷文书,南五十家子村也因此而得名。至今,在这里仍留有古驿站的文化遗风。

    进入新时代,南五十家子村以文化为引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治村,建立起乡村治理新体系。

    一座青砖灰瓦的百年老宅门楣上,悬挂着的“承德市郭小川文学创作基地”牌匾特别显眼。

    老宅原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霍剑军的家。如今,成了村民、文人聚会的场所。

    以创作基地为核心,南五十家子村积极吸纳爱好诗歌、书画、戏曲等文学艺术创作的群众300余人加入到“驿站诗歌小镇”微信群中,鼓励将创作的文学作品发到微信群中供大家品鉴,并将优秀作品在乡土文学《驿站春晚》季刊上发表,形成了一支描绘家乡优美景色的文学创作队伍。

    依托浓厚的文化氛围,2020年5月,南五十家子村率先申请成立了承德市首个村级文联。

    邀请作家、学者对本村热爱文艺事业的文艺骨干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工作指导,不断提升文学创作能力。同时,针对群众喜好,分别成立了书画文艺志愿服务队、诗歌创作文艺志愿服务队、诗歌朗诵文艺志愿服务队,并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文艺作品,反映山村巨变。

    笔者在采访时发现,每位到村服务中心办事的村民,都要先出示一本口袋书————《村规民约》,经办人员才会帮其办理。

    “这是我们村民的‘第二身份证’。”霍剑军说,《村规民约》由全体村民代表逐行、逐句、逐字进行审阅商议,把它当成“家规”一样来制定,确保每一条在执行过程中能够顺利执行、切合实际。

    翻开已是第6版的《村规民约》,通篇找不到一个“罚”字。但笔者发现,他们在服务、教育、约束村民上下足了功夫。

    比如,借款利率超过24%的贷款一律不能借用或外借、不得前往手续不齐全的工地进行务工等都有要求。“通过将法律常识融入进来,既起到约束村民,更起到维护村民切身利益的作用。”霍剑军说。

    “多亏了村里法律援助服务队,为我讨回了公道。”在祝寿大会现场,村民左春凤从补偿金里拿出5000元钱注入村“一滴水”基金会,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村民。

    针对村民外出打工居多的情况,为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持合法权益,村里于2013年成立了法律援助服务队。平时普法,一旦发生劳务、医疗事故等纠纷时,法律援助服务队又会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形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利益的良好氛围。据悉,法律援助服务队成立以来,已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什么是依法治国、《民法典》哪些规定与生活息息相关…………走在村里幸福北路,墙上普法宣传栏随处可见。

    村“两委”班子带头宣传法律知识,并将法典中涉及村民利益的内容张贴上墙,建立起法制宣传一条街,让村民能够时刻学习到法律法规知识,带动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说事、依法行事…………

    一系列法治措施的实施,带来了明显效果。平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彦华告诉笔者,南五十家子村现在邻里和睦了,社会稳定了,已由以往的信访重点村成为了现在的零信访村。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

    在村广场一侧,一个占地12.8亩的“蒙古大营”项目已现雏形。按照规划,该项目共建设13个类型的蒙古包。其中大蒙古包上层为文化艺术会展中心,下层为文化旅游接待中心。其余12个小蒙古包为各门类创作室、餐饮室、休闲亭等。

    南五十家子村是蒙古族、满族、汉族等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围绕驿站文化、蒙古族文化,以“蒙古大营”项目为示范引领,驿站诗歌小镇已经挂牌成立、“驿站大李子”商标已完成注册…………该村正积极打造集农业观光、采摘、研学教育、餐饮、娱乐、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文旅(农旅)产业。

    责任编辑:王春红

    下一篇: 承德市人社系统开展优质服务创建百日攻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