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创业要闻
  • 分享
  • 深圳上万家港企,每个创业者背后都有一段奋斗故事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05-08 09:41:43
    语音播报

    深圳上万家港企,每个创业者背后都有一段奋斗故事

    正如上世纪80、90年代,内地人去香港“淘金热”一样;如今这个时代,香港人重回深圳创业,也成为一种潮流。光是在前海就有8031家港企,而整个深圳有超过上万家港企,其中大部分港企背后,都有着一个香港人的奋斗故事,许多人的模式往往是:从小长在香港,国外读书,回港工作,辞职创业,随即来深。在这些香港创业者身上,大多数都有着拼搏的精神,和深圳气质不谋而合,能很快融入到深圳速度里,并对这种速度大加赞赏。城市的吸引力,体现在对人才的聚拢作用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香港、澳门创业者们不仅仅限于在本土创业,而且是把眼光放大到11个城市中,寻找商机的同时,也是在寻找自己人生的方向。

    尤建兴:

    年过花甲还在深创业,我们这代人才代表“香港精神”

    2014年之前,港资在前海的注册企业仅500家左右。而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3月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港企8031家,注册资本8937.26亿元,港企作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经济支柱的作用日益显现。在前海的青年梦工场里,南都记者见到了尤建兴,一位64岁的“青年创业者”。香港出生的尤建兴几乎每周都会往来深港两地,他创立的玖明智控专门开发非电解电容LED,于去年入驻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形势使然来深创业,有最全上下游产业链

    说起为什么来深圳创业,尤建兴称是“形势使然”。

    他一直想做“环保型的LED照明”,把LED照明当中的致癌物及电子污染物排除,并把LE D发出的射线优化。在香港做了长时间试验后,尤建兴发现,深圳有着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齐全的工程师团队,比起在香港本地做研发,来深圳做显然能够大大降低成本。

    实际上,尤建兴的这个想法最早从2000年开始,他想运用技术上的手段来解决传统LED照明中,用电解电容来传导的不可替代作用。“我首先认为,大量使用LED照明以后,关于电解电容的垃圾回收问题需要解决,如果用填埋的方法来解决,那么势必对土地有污染,继而我想到了不用电解电容,用改写电路的办法,让LED照明亮起来。这个想法本来就是超常规的,是学界不认可的另一种思路。”

    尤建兴说,他今年已经64周岁了,比起创业为自己累积财富,他更渴望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而现在的发明,成果已经由香港科学院实验证实,专利中的不闪烁驱动科技可以把所有大小功率的LED都变成护眼照明设备。

    名校研究生、打工皇帝,这位老伯不走寻常路

    要是说不走寻常路这一点,尤建兴一生都在贯彻这个目标。他骄傲地说,自己这一代人身上才有着真正的“香港精神”,就是拼搏、努力和奋进。

    1972年,尤建兴以香港联考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被美国西北大学录取。但这一年,适逢家中变故,尤建兴拖了一年时间,美国西北大学依然等他入学,并给予了全额奖学金。在美国西北大学电机电脑系,尤建兴一路从本科读到了研究生。

    毕业后,尤建兴进入了美国芝加哥的一家食品公司Esmark,花了十年时间,一路从财务分析师做到投资分析经理的同时,他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创建了世界第一台企业决策电脑,并在同年获得哈佛商业评论的报道。

    十年后,尤建兴决定回国,他说,自己在美国待了十年,总是觉得华人难以彻底融入美国,所以他想要回国来寻找自己的生活。回到国内以后,1990年正赶上亚洲金融危机,尤建兴去了台湾,任惠普投资银行有限公司的行政总裁。三年后,他又回到香港,任飞利浦亚明照明有限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再一个三年后,他又到上海,任百胜餐饮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席财务官。

    尤建兴说,他的工作人生分为几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攒履历的十年;第二个十年,是攒经验的十年;第三个十年,是做投资的十年。

    在前面的两个十年中,尤建兴完成了“打工皇帝”般的传说,在1998年就给自己累积了充足的创业启动资金。因此,在第三个十年的开端里,尤建兴在香港创立了新华投资有限公司到处做投资。

    获融资支持、给税收优惠,创业者称“来得值”

    而在2000年前后,尤建兴才真正开始研究LED照明的技术问题。彼时,他在香港的蚬壳电器控股有限公司,任职运营总监及副总裁。随后,又于2008年在香港创立了得能光控有限公司,任职主席及行政总裁至今。

    尤建兴说,在香港的公司叫做得能光控,而在深圳的公司就叫做玖明智控,实际上都在做LED照明的开发,这项技术上的突破,让他花了大量的时间。

    最终,在2017年9月15日举行的2017全国双创周深圳前海站启动仪式上,备受瞩目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孵化团队融资签约仪式中,香港玖明智控团队获得了台湾宏基电脑、环球实业科技控股公司等机构合投的2000万美元融资。当天,玖明智控一跃成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明星”企业。

    “来前海真的很值!”尤建兴说,“15%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是吸引我的首要原因。到前海后才发现,原来有相当多政府政策的扶持,许多分项目的基金都可以申请。”除了减免税收和给予融资平台以外,尤建兴说他刚来前海的那几个月,前海梦工场就批下了50万元资金。“我们要找谁合作,怎么合作,当地政府部门都会花很多时间替我们拉线。我们要做的就是科技研发。”

    实际上,像玖明智控这样受益的公司,在前海不是少数。据统计,目前前海三分之一空间将面向港企出让。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成立以来累计面向港企出让土地15宗,面积34.08公顷,占比47.4%.其中,前海深港创新城积极打造港资企业集聚区和转型升级引领区,目前汇聚了汇丰集团、东亚银行、港交所、嘉里集团、周大福、新世界、九龙仓等一大批知名港企;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04个,其中港澳团队158个。

    惊叹于深圳速度,从图纸到实物仅用了一天时间

    尽管香港的得能光控已经成立十年,但是在深圳前海的玖明智控,依然还是一个初创型企业,尤建兴的技术成果也需要不断的实验室研发、验证过程。

    在尤建兴看来,深圳速度让他很惊喜。去年8月3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率队考察深圳,来到了前海,前海自贸区安排尤建兴展示他的技术成果。时间还剩下两三天,尤建兴手上只有设计图,没有驱动器的实物,在找到了华强北以后,只用一天时间,厂家就把他需求的电路板做了出来,并快递到他手上。

    说起深圳速度,不仅仅是创业者惊叹不已,外媒对于深圳速度的关注度往往更高。今年1月份,参考消息网援引《日本经济新闻》1月5日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称,“硅谷的一个月就是深圳的一星期”。这种速度感与人、财、物飞跃日本直接连通美国西海岸,这种现实值得好好关注。“

    然而,除了深圳速度以外,从香港人看深圳的眼光来说,深圳正在崛起的同时,也需要走更长的路径。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南丰集团CEO、香港前财政司长梁锦松,日前在博鳌论坛上说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就说到可以在“人才证制度减免赋税”、“科研实力持续增强”、“民生建设进一步完善”等方面下功夫。

    从这一点来看,不管是前海还是深圳,需要做的地方还有很多。

    陈升:

    深度接触过中西文化,我能讲好“中国故事”

    如果说尤建兴是代表了老一辈的香港创业者,今年33岁的陈升,则是香港创业青年中的代表人物。2015年,陈升来到深圳前海,他的团队成为了第一批在前海创业的香港团队,创业不到一年,即获首轮融资5000万元。

    3年时间过去了,再见陈升依然是春风得意,他说自己先后做了两个项目,都成功卖了出去,现在又把目光瞄准在新的领域,属于“再创业”的过程。陈升告诉南都记者,他认为现在这一批在内地创业的香港人,深度接触过中西两种文化,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帮助中国制造销往世界。

    伦敦毕业香港创业,香港青年和内地青年组Team

    2010年,从英国顶级设计学府———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毕业,陈升说他带着“一身武艺”回到了香港。这种“武艺”看不见、摸不着,叫做“艺术思维模式”。

    陈升说他在英国主修艺术,其中有一门学科叫做《符号学》,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是由若干个符号组成的,喜欢买什么包、穿什么衣服、读什么书等都可以看出来,这个人会有什么样的性格,怎样的行为模式。换句话来说,商业行动本就是一种人的行为模式,做生意也好,做事情也好,要去分析这种模式。

    凭借着这种思维模式,陈升回到香港创业。

    “我们一开始做的是一家人力资源公司,求职者提供他/她的数据,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的办法,告诉他/她履历上还有哪些不足,想进求职的公司几率有多大。”陈升说,这门生意就是运用了“符号学”的思维模式,帮助求职者查漏补缺,有些大学生甚至是高中生找到他们的公司,请求帮忙梳理履历,好在高一、高二,或者是大一、大二就补齐短板。

    这一家公司,陈升和另外3个来自内地的学霸合作,分别是清华大学的“计算机大神”、北京大学的“管理学女神”和来自四川大学的“金融大师”。有人负责技术,有人负责管理,有人负责财务,而陈升则负责出点子。

    从香港转战内地,刚开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一家公司,后来成功被陈升和他的团队卖出,下一步,他们想到要做新的项目。这一次,眼光不再放在香港本地,而是转移到了内地。陈升带着全部家当,打包了被子床单,直接来到深圳,他说他跟普通创业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自己毫不犹豫,坚信能在深圳打下一片天地。

    “2012、2013年前后,因为创业结识了很多内地的客户,就一直在香港、深圳两地跑;2014年,干脆在深圳设了办公室,就在白石洲那一带。”陈升说,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兴起,他们开始调整自己的创业方向,从原来传统的人力资源咨询和教育培训转向互联网创业,也把办公室从白石洲自己租的房子,迁到了前海片区。

    “我们当时判断,做互联网创业,内地是未来,也是趋势。”陈升回忆说,团队决定北上创业时之所以选择深圳,是因为这里的发展潜力巨大,自己的团队可以借着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的东风,享受诸多的便利,把握未来的发展空间。

    入驻前海后,陈升成立了前海学学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解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以及进口零食电商平台。项目运营后6个月,就实现直连国际212个大型供应商,货物品种超过15万种,完成跨境交易8124单,间接孵化跨境电商企业140多家,实现单月最高交易总额超过3450万美元。创业不到一年,即获首轮融资5000万元,公司估值达8 .2亿元。

    陈升回忆,刚到前海时也曾“水土不服”,对政策的不了解、市场的不熟悉,就好比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当时我们在前海有五六个香港创业团队经常聚在一起交流,相互分享碰到的问题困难,一起想办法解决,还给这样的聚会起了一个‘街坊福利会’的名字,大家从中获益很多。”陈升说。

    除了工作上的,不少来深创业的香港人也表示越来越方便。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曾发表网志,介绍了一系列国家及特区政府为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生活推出的措施,包括允许在内地生活港人缴纳住房公积金、增加香港学生在内地读书奖学金、扩展香港居民在内地医疗计划等等,港人在内地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便利。

    新一轮创业路上,看好大湾区的背景和潜力

    在陈升看来,深圳这个城市充满了魅力,每天都处于变化当中,又滋生出经济的风口来。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这种魅力值又在增加,带来无限的商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日前在博鳌论坛上说道,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约6800万,到2050年地区可能是1 .2亿到1 .4亿的人口。而这个片区的发展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因为中国现在正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需要大的空间、大的城市群、大都市群的形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住房、交通、人员就业等问题,并且给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空间,大湾区应运而生,“大湾区就是这样一个新的空间,雄安为京津冀提供了一个大的空间,珠三角也是一个大的空间。”

    在前海的那几年里,陈升充分感受了空间的利好。现在已经从前海出来的他,卖掉了电商平台的项目,又把眼光放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上,他认为能够从中找到新的商机。

    “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是深耕内地,为中国某些省份的农村打造‘一村一品’,帮他们把优质的农产品跟市场对接起来,不仅卖到全国各地,还要卖到全世界各地。”陈升说,他们其实做的是中间商,计划提供“科创+设计包装”的服务,连接电商企业、协助进出口。

    实际上,真正要完成陈升的蓝图,并不仅仅是衔接一两个村落,而是怎么改变现有的思维模式,去摆平每一个村落不同的情况。这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还有政策上的支持,至于具体怎么完成,陈升说他当作是梦想来完成,并称之为再创业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能给他带来什么实际利好,陈升表示很期待。

    自信能讲好“中国故事”,多元文化促进深港两地发展

    之所以要做这个“一村一品”的项目,陈升说,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能“讲好中国故事”,这要从香港青年们的成长路径说起。

    “香港青年从小在多元化的文化中成长,在读书问题上也有一个选择的趋向性,最先优选的是国外名校,接着是香港本地名校、国外普通高校、内地高校免试。”陈升说,在读书过程中,香港年轻人就接触了中西两种文化,在就业方面,大部分青年会选择找一份工作,走“打工皇帝”的路线,小部分香港青年会选择创业,而内地是一块沃土。到了内地以后,通过把自己多年来的多元思维模式运用在创业当中。以自己为例,如何帮助“一村一品”项目销往国外,陈升说他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一方面是创业青年们的热忱,另一方面深圳也需要这种多元思维模式。深圳市长陈如桂日前表示,深圳将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充分利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建设这两个重大平台,推动深港更紧密合作。这种推动包括:推进口岸改造,让内地与香港两地人员来往更加方便畅顺;加强深圳和香港的海港、空港、航运领域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一起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前海深港合作区重点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河套地区重点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产业结构的互补。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支柱产业等。

    而这些内容,正是像陈升这样的创业青年所关注的,通过政策上的依托,让一些创业项目落地,就好像结合了时代背景来成事,总是会事半功倍。在陈升和尤建兴这样的创业者看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未来越来越明晰,创业蓝图越描越美好。(作者:傅静怡 霍健斌)

    责任编辑:韩向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