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创业要闻
  • 分享
  • 500城规划、“PATH”入局 智慧城市建设升温

    来源:中国网 2018-08-23 15:47:34
    语音播报

    500城规划、“PATH”入局 智慧城市建设升温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规模不断壮大。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至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1.7亿增长到8.1亿。然而,快速成长中的中国城市近年来遇到了“成长的烦恼”。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资源浪费等“城市病”困扰着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该何去何从?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发展智慧城市,成为中国城市迈向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智慧城市建设升温 500城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从2012年住建部正式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到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迅速升温。各地的建设热情日益高涨。

    数据显示,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76%的地级城市,超过500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中国已逐步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试验场”,并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发展之路。

    以深圳为例,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表示,深圳市将全面推广“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计划到2020年要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知全局、一体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的“六个一”目标。

    如今,深圳市各政府部门已形成数据交换体系,每天数据交换量可超过2000万条,峰值时可达8000万条。政府部门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将减少市民交材料次数,避免出现在各部门反复证明“我是我”等问题。

    重庆市原市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表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既可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乡各个关键系统和环节高效运行,缓解城市病,又可以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系统,为新旧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通过信息互联、互通、互动,智慧城市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民生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公平的问题,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

    科技巨头纷纷入局 探索智慧城市“中国方案”

    “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理念或者概念,而是充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模式。”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指出。

    技术,无疑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大核心要素。基于在底层技术研发和场景运用上的优势,众多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电信运营商等纷纷展开智慧城市布局,中国的智慧城市有了更多路径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PATH”——平安、阿里、腾讯、华为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

    “经过多年的探索,平安构建‘1+N’智慧城市完整平台体系,现已在全国超过100个城市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和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在致辞中表示。

    所谓“1+N”,是指利用1套“智慧城市云”平台,集成平安创新科技,支撑N个智慧城市板块,包括智慧政务、民政、财政、安防、交通、医疗等各板块,用科技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难看出,平安在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更偏向于全方位的顶层设计。

    目前,平安已与深圳市政府、西藏自治区、重庆市、南宁市等达成战略合作,智慧城市业务已服务全国200多个城市,建立的市民线上服务平台可提供2000余项服务。例如,在智慧交通领域,平安协助深圳交警五一期间试行大鹏半岛“预约通行”管控方案,实现管控区域内通行量同比下降27.5%,交通警情下降90%。

    另外三家互联网巨头(ATH)也不甘示弱,在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上各有侧重。阿里看重商业领域、腾讯强调“连接”、华为则侧重基础研发。

    具体而言,阿里提出了“给城市安装大脑”的构想,通过架设大量城市传感系统,利用超算平台全局化处理数据,让AI主动判断和干预城市运行,从而提升城市效率。腾讯则依靠强大的社交应用基因,在微信平台完成了多项智慧服务的集成。华为则更多从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逐步完善城市的信息化。

    避免走入发展误区 智慧城市建设还需智慧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时至今日,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仍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机制与模式。在摸索的过程中,中国的智慧城市将面临哪些挑战?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应该怎么建?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途径不一样。”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表示,发达国家的智慧城市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发展的,是对城市实现信息化的过程,而中国的智慧城市则是诞生于中国城镇化高潮、工业化高潮和信息化高潮同时推进的过程中。

    复杂的条件使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更多。多位专家表示,顶层规划不足、碎片化发展、信息孤岛、信息安全保障不足等,是当前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智博会期间发布的《平安智慧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部门多,不同部门推动智慧城市的积极性差异较大,同时对系统对接、数据交换严格限制,自上而下的“管理烟囱”对智慧城市造成制约,标准规范不统一加剧了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

    “信息化建设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孤岛,每一个系统都是垂直的,每一个系统横向都是不通的。在现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信息化系统本身不通,怎样万物互联?” 平安集团智慧城市CEO俞太尉向记者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形成有整体性的顶层设计,“不光纵横到底,还要横向道边。”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是一项庞大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应从何而来?白皮书指出,传统的智慧城市开发、和治理主要依靠政府自投资金,当前庞大的财政支出需求决定了单纯依靠政府来自建自营智慧城市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智慧城市建设要逐渐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新格局。

    黄奇帆也表示:“通过过市场化导向,让企业来干,让有效益的系统发展起来,这样的话才会真正地使智慧城市建设避免仅靠政府力量强推,缺乏智慧、烧钱低效,搞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看来,政府通过PPP的方式来购买智慧城市服务,既为市场化参与者提供了充分的收益空间,也大大降低了政府的投入,与此同时,市场化的发展也有助于为城市治理和城市社会化服务创造新的空间。

    责任编辑:张淑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