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燕赵观澜
  • 分享
  • 李沛帅:传唱“后池百老”之歌,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6-27 14:58:59
    语音播报

    李沛帅:传唱“后池百老”之歌,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年前,涉县后牧牛池(简称“后池”)的100多位留守老人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劈山开路、凿石垒堰,用3个多月时间钎凿锤击修出6100米的“愚公路”,唱响了荡气回肠的“脱贫志气歌”。如今,后池老人们又为旅游兴村忙碌着,让这条路一路延伸,越走越宽,越走越美……(6月23日 河北日报)

    脱贫攻坚,是十八大以来党号召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的重要工作。这过程中有困难,有收获,亦有感动。后牧牛池村的脱贫历程,背后因有了百余位老人无私奉献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而显得尤为珍贵,也为各地的脱贫工作提供了精神力量和宝贵经验。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贫困地区的群众若不转变思想观念、鼓足“干劲儿”,靠“补助”度日,想要摆脱贫穷落后谈何容易。脱贫攻坚,贵在主动出击。贫困地区群众只有凭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团结一致的力量,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障碍,才能拼出一条共同致富的出路,重拾地区因贫瘠落后而失去的生机与活力。

    有的放矢,方能“精准”发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针对性强的“智慧锦囊”,来指明发展道路。政府为贫困地区群众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帮助群众充分认识本地环境,从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是“扶智”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扶贫,帮助地区形成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方式,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有了掌握发展“秘籍”的底气,也让地区发展更加健康持久。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后池百老”在保持坚定信念及昂扬斗志的同时,还在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为子孙后代谋福利。这种精神同样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发扬。学习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多实际考察帮扶地区,多为群众探索致富的好出路,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也只有“扶起”群众的“志气”,“扶出”群众的“智慧”,才能“扶来”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群众真正享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砖添瓦。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后池百老”之歌唱响的是敢想敢干的勇气和魄力,凝聚的是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力量,让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打得更加精彩漂亮,也为后人发展建设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