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本网锐评
  • 分享
  • [河北这五年]期待“百万燕赵工匠”成发展新引擎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7-07 16:03:23
    语音播报

    [河北这五年]期待“百万燕赵工匠”成发展新引擎

    近日,为加快培养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燕赵工匠队伍,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河北省百万燕赵工匠培养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新增中、高级技能人才100万人,全省技能人才规模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整体素质明显提升,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河北日报 7月6日报道)

    当“工匠”首次出现在2016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且成为当年度网络热词之时,它注定要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鲜明“注脚”。无论是对于整个国家,还是某个省份,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对于个人而言,想要长远发展,必须秉承工匠精神前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运行的不利影响,在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的格局下,一度抑制了精耕细作、视消费者为上帝的工匠精神的发扬光大,但中国自古不乏工匠精神,从古代的“祖师爷”鲁班、李春,到近代的同仁堂、云南白药等老字号,再到今天的华为公司、中国高铁,无一不把“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成为闻名于世的中国品牌。

    经过改革开展三十多年的发展与检验,重拾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良药”,也只有载着“工匠精神”上路,中国企业才能驶向更光明的未来。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其中提出的“制造强国”的十年行动纲领告诉我们:中国要迎头赶上,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而河北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从制度与文化入手,将“工匠精神”贯彻发展始终,补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短板”,才能成为助力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弘扬工匠精神,就要让“工匠”们工作有舞台、生命有价值、生活有尊严,河北省的“百万工匠”实施方案与三者高度契合。无论是加强人才培养的载体建设,还是推广“师带徒”的培养模式,或是实施“技能精英工程”,从制度、文化、教育培训等多方面为“燕赵工匠”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保障机制,从而进一步激发工匠与企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成为引领整个社会风尚的风向标。

    工匠精神让仅有8000多万人口的德国拥有2300个世界品牌,也让“德国制造”成为世人心目中的高质量的代名词,在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的大国崛起之路还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需要更多务实的制度支撑、人才支持与文化引领。河北省的“百万工匠”实施方案就是其中之一,期待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工匠的诞生,成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有生力量。(郭红玲)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