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名评说话
  • 分享
  • 想起了朱德的《母亲》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10-10 09:43:47
    语音播报

    想起了朱德的《母亲》

    秋雨连绵。国庆和中秋都被泡透了。得劲的是,今年种麦子的墒情极好,不用浇地。八天假期的最后一天是寒露,起了寒,就该种麦子了。往年,我记得刚到十月一,麦子都种齐了;今年晚了些,跟闰六月有关。

    可是,天不放晴,也没法下地耕作。苦的是,老家74岁的老母亲一定是一身水一身泥地劳作着,叫人不忍卒读。也曾劝她老人家,别种了,或者撒点油菜籽,随便收点就行。但是,老母亲不听,执意再种一年麦子,说来年的秋庄稼可以不种。其实,我知道,真要是明年六一收了麦子,她一定还要种秋庄稼。因为,丰硕的果实太诱人了,她一直努力奋斗,不停劳作,就是在证明自己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收了麦子,就有了主食,收了花生,就有了油料,一年到头,子女们的粮食就有了,我能看出她心里满满的自豪。

    想起了朱德的《母亲》。老人一生劳作,一直到生命尽头,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田野里,老人在耕作,这幅图景是悲还是喜呢?我现在实在给不出答案。看着老母亲风风火火干活的劲头,我觉得她不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或许,证明在于运动,经年不息的劳作真的能防止衰老?儿女不在身边,她是这样;假如儿女在身边,是不是会是另外一番情形呢?在城里,我也见惯了老年人的活动,不外是散步、做操,还有玩毽子、抖空竹、甩鞭子等。自然这也是适当的运动,但跟田间劳作比起来,孰优孰劣呢?

    好在如今的耕作机械化,基本上实现了。老母亲的奔波变成了施肥、备种子、拔草、打药等,毕竟上了年纪,即使这些活计,已经让她吃不消了。许多次,电话里她都说累死了,不吃午饭或者晚饭了,最迫切的就是躺下休息。每每至此,我就会觉得这已经不是适当的运动,而是强体力劳动,超过了老人的极限,不是好事情。可是,百里之外,大多是无能为力,内疚不已。

    老父亲比老母亲大六岁,已是八十岁的老人,早几年就已经失去了耕作的力气。今年三月,又不小心从三轮车上摔下来,右腿股骨头骨折,由于右腿患有小儿麻痹,医生说不适宜更换股骨头,于是,就只能静养,等没了炎症,再慢慢挪动着,延续生命,这也算是保守治疗。数月过去,老父亲已能下床,慢慢自己活动,还算不错。为了让他充满信心,走出家门,我为他购置了更小的三轮车。等他适应双拐,自己能够坐上三轮车,就可以出去溜达溜达,收获更多活着的乐趣了。我还逗他,好好锻炼,争取活到九十岁,那时候遇到拆迁,就可以为子女再做点贡献,说不定,比上班挣钱还多呢。呵呵,谁说这不是希望呢!

    种了一辈子地,末了,腿脚一不灵便,也就只能看着人家在田野里亲密侍弄泥土了。这肯定是一种遗憾,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命该如此?是的,命这种哲学通俗易懂,属于国粹,所有解释不开、参悟不透的现象,可以用命这把钥匙,逐一解开,让你心安理得,让你阿Q一下。命该如此,如此了,也就心安了,啥都不怕了,得道了,升天了,太平了。呜呼!

    似乎能言善辩的老母亲,更能参透命的本质。她的坚强、坚韧和坚决,让我自叹弗如。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人,经历过的苦难和运动,是一本又厚又重的书,有多少人被饥饿夺去了生命?被运动剥夺了生命?如今七十多岁的老人正是亲历者,他们正在老去,正在带走那段历史。从老人那里,我听到了人吃人的悲剧,听到了“投机倒把”的荒唐,听到了“布证粮票”的残酷,听到了“四类分子”的哀嚎……所以,每每看到母亲,在母亲面前,总能感悟到,无论生活多么残酷无情,都不要怯懦,不要投降,不要退却,不要逃避,只管勇敢地迎上去,生死由命成败在天,结果,往往总是好的多,胜利的多。

    说了这么些话,我还是在内疚之中,为自己开罪。因为,今年种麦子我不一定回家帮上忙,何况,过两天还期望去湖南参加红辣椒的时评研讨会,有可能回来时麦子已经种上。望着外面连绵的雨,惴惴不安,种麦子吧,又不想错过跟评论家请教的机会;去开会吧,又要错过种麦子的季节,不能减轻老母亲的压力,矛盾,这就是矛盾。

    唯一可以缓解的是,还在县城的妹妹就再辛苦些吧,距离父母最近,付出也最多,种麦子的劳作,不得已时,只有她回去帮忙了。(朱永杰)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