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铿锵而歌
  • 分享
  • 朱永华:“搏命药师”无法诠释孝道真谛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1-10 10:21:10
    语音播报

    朱永华:“搏命药师”无法诠释孝道真谛

    这两天,徐荣治突然引发极大关注。因为一则讲述自制抗癌药救母经历的视频,不少癌症患者找到他,向他打听制药方法。但徐荣治自己说,自制的抗癌药副作用极大,自己也是万般无奈才开始做药给母亲吃,“得了癌症还是应该去医院看,不能误导大家。”(据1月9日《北京青年报》)。

    母亲不幸患上癌症,在耗费巨资、穷尽各种治疗手段均难以遏制癌细胞扩散且已被医院动员放弃治疗的极端无奈之下,毫无医学背景更未经过专业学习的两兄弟毅然选择了“自己制药”,试图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攻克癌症,挽回母亲的生命与健康,尽管两兄弟的这种孝心感天动地,自制的“抗癌药”确实也将母亲的生命有限“拉长”,但孝心取代不了科学,母亲最终还是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两兄弟为母续命的孝心可嘉,但做法着实值得商榷,严格意义上说,无论出发点如何,针对的对象是谁,这样自制药物供人服用既是违法,也是对生命极不负责的态度,更容易对社会产生误导,也正因为如此,两兄弟之一的弟弟徐荣治才通过媒体提醒大家“有病去医院”。实际上两兄弟给母亲服用的“抗癌药”并非自己发明研制,只是将已经被公认的靶向药物材料购买回来,进行重新调配分装而已,提高了原药含量,靠大剂量服用来抑制病情的发展。由此可见,所谓的“搏命药师”,既不值得推崇更不易盲目效仿。

    实际上,针对晚期癌症尤其是已经通过现代医疗手段治疗到“尽头”的绝症患者,作为患者的近亲属,更因该着重考虑如何延续生命的品质,要尊重科学,不做无谓的创伤性治疗让患者在极端痛苦的折磨中延续生命,尽管这很不符合我们的传统伦理道德,会被扣上“不孝”甚至“见死不救”的大帽子,但对于治愈无望即将谢幕人生的患者而言,无疑最具人文理念。

    而事实上,我国的传统中医对某些“不治之症”的态度也很明确,虽然也会采用“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治疗手段,但提倡的却是以减少创伤性治疗痛苦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文化理念,让患者有尊严的度过人生最后时光。笔者日前在河南许昌一家三甲医院调研时发现,这家医院专为疑难杂症和晚期癌症患者设立了“中医特色诊区”,收治的除了银屑病、白癜风等顽固性皮肤病患者之外,更有慕名而来的晚期癌症转移病人,特色诊区专家团队采用非常规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收到了很显著的成效。

    很显然,自己的亲人特别是母亲身患癌症,做为子女内心的焦虑可想而知,尤其是当母亲经过多轮治疗、多次复发再无治愈希望时,两兄弟为母亲去做“搏命药师”的行为也完全可以理解,但从两兄弟为母治病的过程来看,虽然自制药物抑制了癌细胞的扩散也延长了母亲的生命,然强大的药物副作用给母亲造成的痛苦也令这对兄弟感到特别煎熬。而事实上如果选择传统中医的调理治疗,既有治愈的希望,更能减少这种靶向药物副作用带来的痛苦,至少可以让这对兄弟母亲的生存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中医虽不是“神医”,不能包治百病,但温和的治疗方式和痛苦系数之低却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母亲被疾病夺去生命,但在穷尽治疗手段均回天乏术,能让母亲无痛苦有尊严的离去,显然也是为人子女的理性选择。

    公开报道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各类癌症患者约为337万人,死亡约211万,癌症已成为我国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数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四分之一。但在现代医学还无法完全攻克癌症,尤其是对晚期癌症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大背景下,死亡几乎无法避免。在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之后,如何弘扬中医、规范中医,让晚期癌症患者和其家属信任中医、选择中医,同样也是一道值得研究的课题,既然死亡无法避免,减少痛苦,延长生命质量就应当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搏命药师”的出现,背后固然存在诸多无奈因素,但说到底还是对生命价值观念存在误解,是重生命延长而轻生命质量所致,如何更新观念,在延长晚期癌症患者“生命线”的同时,更注重生命质量,莫让生命在无谓的极端治疗痛苦中毫无尊严的逝去,这不只是一纸道德试卷,更是一道法律命题,还需要时间慢慢解答。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