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e观沧海
  • 分享
  • 移风易俗 | 树文明乡风,过祥和新年

    来源:e观沧海 2018-02-17 18:52:34
    语音播报

    移风易俗 | 树文明乡风,过祥和新年

    春节是什么?春节是中国人举家团圆的日子,是中国人心中的情感寄托。而贴春联、祭祖敬神、守岁、拜年、逛庙会、走亲访友……都是民俗,是播撒在乡风中的文明种子,一个个古朴的文化仪式彰显春节最核心的精神内涵,代代相传至今,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文明食粮。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春节的表达形式和精神内涵发生了变化,承载春节文明种子的乡风也在悄然变化。近些年,人们在感慨年味变淡的同时,也纷纷吐槽节日期间乡风文明的缺失。

    春节的关键词本应该是团圆、亲和、欢乐,但现在的话题除了春运的紧张,就是拥堵的交通;或是七大姑八大姨对你成绩、工资、恋爱、以及生子等问题的刨根问底。除此之外,还有过年期间群发短信微信拜年、包红包随份子买礼品的交际烦恼。

    笔者曾听好多老年人抱怨,年轻人给老人拜年,老人要给孩子包压岁钱,但农村好多老人并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收一堆吃不完的礼品,送出红包若干,与其说礼品是晚辈孝敬的,不如说是自己花钱买的,只不过少了搬运的环节。过年送礼是技术活,过年给压岁钱也成了算术题,人们在收礼的亲和外表下掺杂着对人际关系的计算和考量。

    除了人情消费,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燃放烟花爆竹、陈规陋俗等问题也屡见不鲜。笔者专门搜集了一些陈规陋俗,每一项都有农耕时代的落后烙印,却是一些地方不可动摇的“规矩”。如春节理发死舅,所以不能理发;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家过年,容易冲撞祖先;女孩不能拜年,也不能祭祖;拜年得下跪磕头;春节期间不能拿针做针线活否则吓坏祖先等。

    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往往制造话题和争议,尤其是在文明仪式繁多的春节期间。春节年味变淡的原因很多,一个重要原因是,春节能够带给人们团圆亲和的快乐被陈规陋俗乡风带来的嫌隙烦恼消减甚至取代,现有的乡风文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希望和憧憬。

    人们回味年味,也是在呼唤人情味、文明味的回归。弘扬春节的文化价值,凝聚民族情感,离不开文明乡风的重塑。

    弘扬和振兴传统,从尊重文明乡风开始。文明乡风取代陈规陋俗离不开每一个现代人文明的清醒与尊重,更离不开人们对不合时宜文明的理智取舍。如果我们不倡导文明乡风,不丰富春节的文化意味,不打造优质年俗,年复一年,我们自己也会变成陈规陋俗的执行者。

    弘扬和振兴传统,从丰富文明乡风开始。有的地方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年俗活动,打造春节期间的年俗展、花卉展、书画展、花灯展,开展戏曲下乡、组织志愿活动服务社区群等,为人们奉上文明的传统文化大餐,让人们在文明活动中放弃打麻将、赌博等不文明活动。

    弘扬和振兴传统,从传承文明乡风开始。传承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文明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要在文化底蕴、主题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创新出彩,不断扩大春节文化产品,打造适合人们文化心理的文明乡风活动。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春节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也是春节文化的受惠者。春节假期,在家庭生活中孝老敬亲,爱护幼小;在社会生活中文明礼让,杜绝浪费攀比;在节日生活中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香烧纸,注意低碳出行。

    尊重他人隐私,让每一次相聚都有意义,每一次谈话都有增量;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不给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人们制造麻烦;尊重自己的时间和生命,让团圆、欢乐、和谐等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在我们每一个文明人的心中扎根,让春节等传统节日焕发生机。

    责任编辑:孔思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