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兴冀之声
  • 分享
  • “精准培养”打造新型职业农民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3-12 15:54:03
    语音播报

    “精准培养”打造新型职业农民

    从省教育厅获悉,今年河北省将培养5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20所试点学校中有17所全部面向贫困地区招生。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主要面向年龄在18至55周岁的农村务农人员,包括有适度生产经营规模基础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高职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河北日报3月12日讯)

    提到农民,大部分人眼前免不了浮现一幅“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城里人干几天”的形象,的确,这也是传统农民的真实写照。殊不知,今天提及的“农民”,是指新型职业农民,是指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与劳动实践经验,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人才。河北省重点培养的,正是这种职业、体面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将是燕赵大地迅速崛起的新生力量,是未来中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早已经抛弃了被动赋予的身份符号,摆脱了旧有农民的现实窘境,成为新时代主动性的职业选择,成为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新兴职业类型。固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有其特殊性,不仅需要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并重,更要加强引导农民进行职业规划、培训与鉴定,为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活动提供制度支撑。此时,河北省教育厅实行“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实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包”,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对职业农民的培训资源进行“集中打包”;在培训模式上,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养殖户”“学校+合作社+农户”等新型模式,推进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一体化建设;在培养效果上,通过开展教学培训和后续跟踪服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三位一体”精准培养模式,不仅仅让农民享受到了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机会,更为众多普通农民输送“创新合作共赢”的现代观念。

    毋庸讳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还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就外部环境而言,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农务农的内生动力不足。就农民本身而言,受到身份的限制,加上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欠缺,使很多能力强的青年大多致力于“跳出农门”到城市发展。因此,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任重而道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河北省2018年计划培训5000名新型职业农民的制度安排无疑是值得赞许与肯定的。它既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鼓励,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高职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群体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中来,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农业的广阔天地中,成就个体人生的“华丽转身”,也成为燕赵大地上乡村振兴行动的有生力量。(郭红玲)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