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本网锐评
  • 分享
  •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3-30 18:30:12
    语音播报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引领乡村振兴

    “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实现乡村振兴、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今天上午,石家庄市栾城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挂牌启动仪式暨首场讲习活动在柳林屯村举行,讲习团成员就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内容和村民进行交流互动,接地气的语言、鲜活的事例,让村民听得津津有味。(2018年03月29日《河北日报》)

    “讲习所”是讲议学习之所,亦指为传授某一专业知识而设立的短期速成学习机构。在革命战争年代,农民讲习所在开启民智、传播红色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也被赋予了新内涵,要紧贴群众的需要,坚持“讲”“习”并重,紧贴群众的实际需要,既要面对面讲好党的好政策,也要手把手教给农民致富经,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宣讲什么”,而不能止于“坐而论道”。

    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关键要解决好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的问题。农民讲习所必须结合农村农民实际,要有针对性,要接地气,要讲究实际效果。具体而言,“讲什么”就是讲思想、讲政策、讲思路、讲方法,“谁来讲”就是谁有能力、谁有水平,就请谁讲,“怎么讲”则要讲习并重,注重知行合一,创新形式,在“必讲”和“想听”中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与疑惑,更好更快更实把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到基层,满足群众的需求,激发群众的干劲。

    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重在接地气,贵在聚人气。当下,很多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还并不高,如果宣讲的只是对政策理论的单调复述,老百姓很难听得懂,也达不到实际想要的宣讲效果。这就需要力戒讲一些官话、大话、套话、空话,必须站在农民的角度,更多地运用方言俗语、顺口溜、打油诗等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去讲,变书面语为聊家常,把深刻的道理形象化、深刻的内涵生动化,让枯燥的政策理论变得形象生动,让农民能听得进去、坐得下来,感到解渴管用、能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增信心、又暖人心,才能接地气、聚人气。

    毋庸讳言,必须注重创新方式方法,群众在哪里,讲习就讲到哪里,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要树立“全域讲习”的理念,把讲习所开办到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室、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农业园区,组织农技专家现场传授农业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具体问题,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搭建“网上讲习所”,让党和政府的好声音、好政策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第一时间传达到农民群众中,让群众干有方向、干有目标。(刘凤敏)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