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铿锵而歌
  • 分享
  • 周志宏:拒绝“鸡汤文”,老人需要帮一把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4-16 11:54:49
    语音播报

    周志宏:拒绝“鸡汤文”,老人需要帮一把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已经“馊”了或者“有毒”的鸡汤文,似乎仍有市场。自从长辈学会使用微信的各种功能后,蔺依晨倒多了些烦恼——长辈们每天在朋友圈或微信群里转发鸡汤文。“长辈们不仅转发,还问我有没有看。”蔺依晨说,“很多文章一看就是经不起推敲的,看了开头就想关掉,无奈长辈们积极性都很高。”正在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读大三的蔺依晨,最怕的是,临近期末准备考试时,天天被长辈们用鸡汤文“狂轰滥炸”。(法制日报4月14日)

    蔺依晨的舅舅有一次一本正经地告诉她,小行星撞地球了。蔺依晨说:“这是太明显的伪科学了”。后来才知道,这是她舅舅是从一篇“鸡汤文”里了解的。其实,很多“鸡汤文”通过网络搜索就能分辨真伪,但老年人并不清楚,也就更容易相信一些伪科学的信息。

    “鸡汤文”之所以泛滥,主要是因为,有些机构或个人基于商业利益驱动,积极策划和组织他人制作和传播“鸡汤文”,增加粉丝,获得广告收入;有些互联网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对于“鸡汤文”的内容真伪缺乏辨别经验,而这些“鸡汤文”往往迎合这类用户的特殊兴趣、爱好,加上通过一些方式比如假冒名人的名义进行包装,更增强了其迷惑性;对于有偿转发“鸡汤文”,背后的组织行为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再者,“鸡汤文”的传播是跨地域的,即使内容存在违法违规之处,相关监管部门常常以并非属于自身管辖范围而没有及时调查处罚。

    不可否认,“鸡汤文”中确实是有一些“思考人生、励志”的文章。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用户越来越多,“心灵鸡汤”的写手越来越多,“鸡汤文”有些“鱼龙混杂”,有的人甚至“浑水摸鱼”,使得“鸡汤”也不全是营养丰富的了,大量虚构编造甚至完全违背逻辑常理的故事不断出现,成了“馊鸡汤”“毒鸡汤”。如今,“鸡汤文”已经成了一个用来调侃略带贬义的词,便是明证。

    拒绝“鸡汤文”,老人需要帮一把。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不得不说,一些“鸡汤文”始作俑者,很会把握中老年人的心理。人们注意到,消息渠道的闭塞和同龄人的转发是老人愿意相信并且转发“鸡汤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她们并不知道,如果“鸡汤文”的内容只是单纯的励志,不存在负面影响,最多只是对他人带来一定的骚扰;如果“鸡汤文”内容存在虚假广告、谣言或者其他违法内容,转发这类鸡汤文实际上是帮助违法信息传播,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上当受骗或某种谣言扩散,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时下,尽管“鸡汤文”内置广告已经非常普遍,“见怪不怪”但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案例显示,面对植入广告,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几率会更高一些。帮老人拒绝“鸡汤文”,相关政府部门、社交平台要加强对网民的宣传教育,让大家对“鸡汤文”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增加识别不法信息或者骚扰信息的能力;相关社交平台也应该加强自律,严守法纪,强化对包含违法违规内容的“鸡汤文”或者对恶意诱导用户分享的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力度,切实履行平台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应本着对老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利益负责的精神,要恪尽职守,积极主动作为,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对于内容违法违规的“鸡汤文”予以严厉打击,特别是传播谣言或者涉嫌其他刑事犯罪的,必须及时启动刑事程序针对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建立更加高效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老人身边的人对老人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关心,帮助他们分辨“鸡汤文”内置的虚假广告信息,教会他们一些消费维权常识,别让“馊鸡汤”“毒鸡汤”伤害老人,危及社会。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