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管窥天下
  • 分享
  • “临时”突击不如平时夯基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5-10 10:11:00
    语音播报

    “临时”突击不如平时夯基

    近日听到基层反映,某镇干部一大早发动群众在高速公路旁植树,只因临时接到电话,说县领导将要来镇检查。为了给上级留下好印象,作为来基层视察必经之地的高速公路,自然成为临时绿化的重点地段、“经典路线”。这种“面子工程”,让群众身累心更累。(5月8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临时”的事情很是多,年轻干部“潜伏”到贫困户家里当“临时儿子”,创建工作人员支招烧烤夜市“临时关门”,某镇干部凌晨5点发动群众在领导调研必经之路搞“临时绿化”……

    经济迅速发展,一村一镇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聚集人力物力办事。此次凌晨路上植树,表面上是干群一条心,但背地里,群众所想,显而易见。通常,“临时病”或是当地党员干部能力问题。自身主观上想干事,但就是不会做事,分不清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工作效率低下。听说领导来视察,凭着对上级喜好、调研路线的了如指掌,马上搞盆栽树盆景。或是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了高强度工作,继而逼着自己长期处于应急状态。但在工作安排上,习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口号喊得震天响,可只弄了些“假把式”。

    “临时”工作方式和办事风气,降低了地方的公信力,是不会给领导“添堵”,但会给群众“添堵”。其实质,就是重“面子”轻“里子”。如果对问题早挖掘、对诉求早回应、对部署早落实,在平时的“润物无声”中完成各项工作,又何须拖到“老少爷们齐上阵”的地步?

    出现“临时”行为的,既有基层乡镇干部、也有省市级部门领导。类似的临时工作,还在不少地方上演。甚至一些部门成立“应急办”,专门抽调人手来突击。非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党员干部搞“临时工程”求短时间内超速完成任务,不仅是违反党性要求、懒政庸政怠政的行为,更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变异。

    不实事求是,只求短平快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操作方式。不错,有时候这种方式确实会高效完成工作,最终结果也能顺利通过调研、检查。但这样的“成功经验”并不能证明工作就能这样做。事实上,调研须看真问题,检查也须摸到底,当“临时屏障”横在真问题、真情况之前,必然导致更大的隐患。党员干部不能玩飙车式工作,不要以为冠以一个“临时”,当最终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把责任都推给“急事”,只要是当地部门所做的事情,党员干部就得为其负责。(邱飞飞)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