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本网锐评
  • 分享
  • 以坚守厚植“医者仁心”底色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5-15 09:27:04
    语音播报

    以坚守厚植“医者仁心”底色

    初识周松勃,是从一系列数字开始的。从医30余年,跑遍当地100多个行政村,累计诊治患者超过46.1万人次。自从医第一天起,坚持记录每位就诊患者的病历,如今病历档案累计229本共40多万份,摞起来一人多高。向经济困难的病人贴钱舍药,手中1000多张患者的欠条,两大本为急重病人垫付转院费用的账本,流水近百万元。(《河北日报》)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只有与周松勃打过交道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到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周松勃付出的是什么。扎根乡村30余年来,周松勃胸怀仁心、心系患者,扶危济困、治病救人,用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爱心善举,赢得了百姓口碑,也获得了“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等荣誉。透过这些数据和荣誉,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乡村医生的“医者仁心”,其底色,是以责任与担当筑起的30多年的坚守与担当。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这句古语充分说明,医乃善德为本,从医者必须忠于医业、仁爱救人。周松勃在乡村行医一干就是30多年,正是有了这样的坚守,他的医术不仅日益精进,而且许多村民的病史、用药史、家族遗传病史都了然于胸,成了村民们的“活档案”,让他们小病不出门,花最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治疗,无不体现着一名医生的职业操守与责任担当,正如他自己所说:“让人们远离疾病就是我的份内事”。

    实际上,周松勃“医者仁心”的底色是在长年累月的忙碌中一点点累积起来的,他将行医开药、治病救人视为己任。透过那229本40多万份的病历档案,我们看到的是周松勃的忙碌,而忙碌的背后是他的30年始终如一的坚守,是村民对他的依赖,他说:“选择了医生这个工作,时间就不是自己的了,我把这种依赖视为一种信任和褒奖”,所以再苦再累,他始终坚守,用仁心仁术对待每一个患者。

    医无德者,不堪为医。当前,一些地方看病贵、看病难饱受诟病,个别医生丢掉了医生应有的职业操守,由救死扶伤变为创收牟利,不仅沉沦了医德,更让病人对医生失去信任,有人直呼“医患关系,再也伤不起”。其实,医患之间最根本的应该建立起信任共同体,周松勃就为我们做了典型示范,在他的诊所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出诊不收费、门诊不收费、针灸不收费、注射不收费,孤寡老人全免费,而且30多年来始终坚持“患者有钱没钱,先看病”,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认可,也无愧于“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称号。

    医者仁心,传递的是最美正能量,其背后是无私大爱。对于周松勃而言,作为一名医生,最无奈的事就是无法帮病人解除痛苦、挽救生命,正是这一点让他决定捐献遗体,以“活着要救人,身后也要救人”的执念,再次完美诠释着“医者仁心”。时代需要更多像周松勃一样的好医生,让我们期待“医者仁心”成为所有行医者的坚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健康获得感。(刘凤敏)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