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本网锐评
  • 分享
  • 让“非遗文化”在校园浸润中焕发活力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5-24 19:10:31
    语音播报

    让“非遗文化”在校园浸润中焕发活力

    在河北黄骅,过年吃面花是当地人的习俗。然而,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花模子”雕刻技艺却鲜为人知。为了将此技艺发扬光大,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高勇,不断学习研究面花模子雕刻技艺,而且在学校开设了免费传授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的课程,至今已近6年,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雕刻“面花模子”,让这门技艺红红火火传承下去。(2018年05月24日《燕赵晚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其身上附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弥足珍贵的,而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这次把“面花模子”雕刻技艺引进校园、带进课堂,就是要让这项“非遗”文化在校园浸润中焕发生机活力,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非遗”这种传统文化不是抽象的存在,不是唯古是尊,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向未来,如何加强对非遗的传承发展、发扬光大?这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应该说,这次“面花模子”进校园给出了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把现代教育理念注入到非遗保护当中去,通过建立兴趣小组、编写校本课程、开设专业课等形式,增强青少年对“非遗”的感知认同,进而去努力学习,使其从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基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也使“非遗”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得以传承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民众艺术欣赏取向出现了多元化、多样化的新变化,很多包括“非遗”在内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不足,而很多青少年学生被“快餐式”的综艺节目牵着走;一些学校急功近利,“非遗热”的时候学技艺,“国学热”的时候读经典,“诗词热”的时候诵诗词,大多都是三分钟热度,甚至还掺杂了商业目的,这也注定了无法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发展,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和深思的。

    坦白地讲,某项“非遗”一旦失去传承,我们损失的不只是某种文化形态,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寄寓其中的宝贵智慧和精神血脉。如今,我们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包括“非遗”在内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在传承发展中涵养其艺术生命力,扩大其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更让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感受“非遗”等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可谓善莫大焉。(刘凤敏)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