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本网锐评
  • 分享
  • “靠制度治陋习”应成一种常态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5-25 19:05:21
    语音播报

    “靠制度治陋习”应成一种常态

    “天价彩礼换不来幸福,美好生活还要靠夫妻协力打拼。”近日,邯郸市魏县50对农村青年举办了一场庄严而简约的集体婚礼,共同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倡议抵制高额彩礼。近年来,邯郸市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出台《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大力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喜事小办、丧事简办渐成风尚。(2018年5月25日《河北日报》)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但婚丧嫁娶、节庆祭祀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很多风俗已经传承多年,根深蒂固。那么,移风易俗如何才能实现突破,如何保持一种常态化管理?邯郸市“靠制度治陋习”,层层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村村制定村规民约、红白事标准,各级党员干部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健全完善报告制度,喜事提前报、丧事当天报,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不仅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使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当下,很多地方农村富了,农民腰包鼓了,攀比之风也随之而来,婚丧事开始大操大办,歌舞、高跷、舞狮子等,什么热闹请什么,一桌酒席动辄几百元,亲戚朋友都要捧场,一个事办下来主家至少要花费5万至6万元,一些村民因此债台高筑,给许多农村家庭造成极大经济压力,使“人情味”变成了“人情债”, 正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不仅降低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更败坏了社会风气。

    过去,“一婚半生穷,一丧三年紧”是农村一些地方婚丧嫁娶的真实写照。办喜事前提条件是要置办好“一动不动”(汽车和楼房),再加上“天价彩礼”,一场婚事办下来需要几十万元;办丧事攀比炫富风盛行,披麻戴孝、放炮、哭灵、大摆筵席,让老百姓不堪重负、苦不堪言,这种攀比之风理当狠刹。邯郸市积极倡导喜事小办、丧事从简,建立红白事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对红白事人员设置、车辆安排、管控事项等做出安排,制度执行下来,老百姓不仅没有丢面子,还省了钱,正了风气,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平心而论,乡里乡亲的遇有红白喜事,作为一种民间风俗,适度表示一下无可厚非,但若恶化为一种金钱交易并竞相攀比,不仅败坏了公序良俗,而且有悖于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甚至还会影响、障碍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为彻底改变这种情况,邯郸市全面推进移风易俗新风尚,建立了分级、分类、分步督导考核机制和严格的问责机制,实行“月排名、季度通报、半年问责”,扎紧了移风易俗制度的笼子,“人情账单”变少了,人情味却更浓了。

    当然,移风易俗宜疏不宜堵,必须让“靠制度治陋习”成为移风易俗的常态,在靠制度约束的同时,还要靠教育引导,不断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引导广大群众认清陈规陋习、攀比炫富等低俗风气的危害,进而自我完善自治规章,坚决抵制和摈弃争脸面、讲排场、比阔气、斗彩礼等歪风邪气,不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让“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的新风新俗在农村落地生根。(刘爱萍)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