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管窥天下
  • 分享
  • 牢记乡愁回故里,振兴家乡展笑颜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5-31 10:53:29
    语音播报

    牢记乡愁回故里,振兴家乡展笑颜

    2014年,梅静毅然放弃在北京年薪五十多万元的工作,抵押了房产,拿出全部积蓄,带着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到保定市易县西陵镇五道河村创业。她放弃北京高收入的工作,拿出全部积蓄回乡创业;她致力于回乡发展教育事业,在自家老宅建起了公益书院;她将文化和产业有机结合,让家乡地域文化真正“活”了起来;她,就是让梦想在家乡绽放的“80后”女孩梅静。(5月30日 长城网)

    在很多人心目中,乡村是母亲的唠叨、儿时的玩伴、房前的小溪、婉转的鸟鸣,抑或是一个温情脉脉的眼神,无不寄托着浓浓乡愁,它们深深融入血脉之中,成为人们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留住乡愁、记忆,让乡村变得更美丽,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实现乡村振兴,绝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充裕,更需要精神上的富足。也许正是这份浓浓的乡愁与对家乡的热爱牵动着梅静回乡的,为的就是家乡的发展与振兴。

    的确,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文化兴盛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

    让清华建院毕业的梅静始终放不下的便是家乡情结。乡村与都市的文化发展差距,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发展现况,让她愈发坚定了回到家乡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推动故乡文化复兴的信心与决心。她利用自己的所知所学和所有创建了听松书院,并注册成立了河北听松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建立了听松原乡艺术工作室和听松艺术工坊,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为家乡创建了文化产业。

    让五道河村的地域文化“活”起来,梅静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虽然很累,但她每天都感觉很充实、很快乐。“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亩田”,听松书院就是梅静心田上开出的花,初心未改,芬芳自成。

    然而,我国的乡村现在正处于衰落的状态,贫困村、空巢村、老人村、留守儿童村,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不争的事实。留给人们的不是乡愁而是实实在在的乡衰。乡土中国问题的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小康,中国社会就不能全面实现小康,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

    我们期待更多的“梅静”一样的学子能不忘乡愁,为弘扬乡村地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李志娟)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