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网评集萃
  • 分享
  • 深悟郑德荣的“德”与“荣”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6-27 11:14:38
    语音播报

    深悟郑德荣的“德”与“荣”

    在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中,主人公安德鲁·罗文,徒步三周,历经危机四伏的国家,把美方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信送到了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罗文的忠诚、责任感和我们尊敬的郑德荣教授如出一辙。(6月27日 人民网)

    不忘初心,坚定忠诚。享年92岁的他用一生诠释“送信人”,他用坚定的信仰,不屈的意志,不断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2018年5月2日,直肠癌全身转移的郑德荣教授在病床上摘下氧气面罩,艰难地叮嘱,让学生继续修改他已入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成果和宝贵经验》。5月3日凌晨,他安详辞世。郑德荣教授生前艰难的说出一个完整的词就是“不忘初心”。

    亲切和蔼,爱岗敬业。郑德荣教授在学生眼里 “亦师亦友”;在老邻居眼中,郑德荣老先生和蔼可亲。1952年郑德荣毕业留校,做了一名中国革命史教研室教员,历经民族苦难,历尽艰辛,最终走上了追随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在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日子,郑德荣教授培养博士生50余位,出版专著40多本,此外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仅仅是在80岁到90岁的10年间,郑德荣的个人专著就达5部之多,而且还承担国家项目3项,发表论文70余篇。

    灵活变通,孜孜不倦。作为宣讲团成员,他不顾盛夏酷热,在长春、四平、通化等地作了12场宣讲报告,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郑德荣90岁高龄时,郑老师仍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了近3个小时。他历数一生的经历,从求学到任教,从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从如何发现问题,到如何解决问题,极富感染力。长达3个小时的讲话,在台下引起了强烈反响。郑德荣教授的一生都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他生动灵活的讲解,诲人不倦。用一生做研究,做宣讲。

    回忆老人的一生,一生在追求,一生在路上。从前辈手中接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棒,用一生“送信”。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