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重磅言论
  • 分享
  • 解读“红色理论家”的精神密码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6-27 15:21:18
    语音播报

    解读“红色理论家”的精神密码

    近日,中共吉林省委作出《关于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郑德荣同志学习的决定》;吉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师生中广泛开展向郑德荣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发出《关于在全省党史系统开展向郑德荣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教育部追授郑德荣“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光明网 6月26日)

    以身许党,何事不可为?我国著名党史专家、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红色理论家”的郑德荣先生生前曾说:“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这是责任,不能拒绝!”沿着他近百年漫长且璀璨的生命轨迹回溯,我们不仅震撼其学养之深厚、修养之深邃、信仰之深沉,更令人动容景仰的,则是他作为一位党史大家,灵魂深处所激荡着“爱党爱国、学术为上、奋斗不息”的精神密码。

    爱党爱国是信仰之基。司马迁曾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追溯郑德荣先生的一生,许党之心、爱国之情已经不单单是浓烈的情感标识,早已经转化成了生命中不可动摇的信仰基石。自1952年毕业留校后,他便踏上了漫长的党史研究教学之旅,并将满腔赤诚淳朴的家国情怀全部倾注其中。他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仍时刻告诫学生:“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作为党史工作者,要永远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作为学术大家,他一生高擎信仰之炬、为党史立说:他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创立概论体系的教材,至今在高校广泛使用;他任教的高校成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是全国高校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机构之一;改革开放后,他的研究领域拓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后,又专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到他去世的第二天,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邀请仍姗姗来迟……故而,这位92岁的长者,以此般隆重的方式向人生谢幕,和他的起点一起,形成了“党史人生”的完美闭环。而贯穿这位“红色大家”一生的、促使他将毕生心血尽数倾洒在党史研究领域的内在因子,正是他血液中所涌动流淌的、滚烫不息的爱国赤子情。

    学术为上是毕生追求。任何伟大事业,都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去丈量、去标注,空谈不能成事,实干方出真章。在郑德荣身上,严谨治学、资政育人是他鲜明的个人“标签”,正如他曾说过的那样:“离开严谨求实,不称其为科学;没有探索创新,不称其为研究。”作为我国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他毕生视学术为生命,视学问为终身事业,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他先后主持过国家、教育部和省社科规划项目10项,撰写或主编学术著作和教材50余部,发表了学术论文260余篇;他著作等身,多部教材被全国高校通用,且很多著作都填补了业界的学术空白,美国国会图书管理收藏他的著作就多达29本;1983年的撰写的《毛泽东思想史稿》开创了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成为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推出的中共党史教材;同时,他的多篇学术论文匡正了传统学术观点,甚至开拓了新领域、提出了新见解……作为党史学者的郑德荣,时刻秉承“事业无穷年”的人生信条,用实干与奉献,诠释着自己不朽的生命维度。

    永久奋斗是人生圭臬。如果一个人的生命轨迹能够以时间节点来标注,那么60岁对郑德荣来说,便是一个新的人生开始。60岁,他从副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之时,便立下“永久奋斗”的“宏愿”,彼时正值东北师大中共党史博士点建立,他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评定为博士生导师,以那一刻为原点,他又足足工作了32年,培养了49名党史博士生。在这期间,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深耕厚植,从未停止过学术研究和专著论文的撰写,在“退休后”的日子里,仍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91岁的他立即申报十九大专项重大课题、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2岁高龄的老先生带病准备纪念文章……这就是郑德荣,一个在学术界应被仰望的传奇人物、一个“纯粹的爱国知识分子”、更是一个把自己的生命与“永久奋斗”融为一体,矢志不渝、励精图治的“红色理论家”。

    这位有着“永恒的追求”的“永远的先生”离开了我们,留下的却是浸润在灵魂深处的,超越了名利、超越了时间、超越了任何物质需求的精神密码,先生用一生描绘的党史学者的“大梦想”,将永远高山仰止、滚烫如初。(安星予)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