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网评集萃
  • 分享
  • 不能总让基层干部“因公负伤”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7-05 15:32:56
    语音播报

    不能总让基层干部“因公负伤”

    一位基层干部争取到一个高效农业项目,却因外地人中标项目被处分,他疑惑当初按照党委政府要求做的,没贪没拿,为什么被处分。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的艰辛,更突显今日改革任务之繁重、干事创业之不易。也正是基于某种“性价比”的计算,出现了某种“混官”的消极心态。(7月4日澎湃新闻)

    近日,和一位基层干部聊天,他说已经做好了“因公负伤”的心理准备。原因是他所在的乡镇要求建污水处理厂,不建就问责。可建污水处理厂程序复杂,短时间内很难批复。按时间节点“未批先建”也要被问责。做与不做都有可能被打板子。

    “受不受处分,一半看工作,另一半得看运气”。道出基层干部的委屈与尴尬。压力层层传导,激励逐级递减。安全生产、维稳、环保个个都签订了“一票否定”责任状,干部们整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有干部调侃“本来摸着石头过河,呛了一大口水不说,上来还要被打一顿”。而同时,乡镇干部提拔面临“天花板”。事编干部更是一两年都难得提拔一个,工资也就三千左右。无怪有乡镇领导班子中“谁排名最后谁管安全生产”,接手烫手山芋的“默契”了。

    “问责多、激励少”“任务多、待遇少”双重窘境之下,部分基层干部,产生了“混官”的心态。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热衷当“二传手”,信奉“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处世哲学。凡事循规蹈矩,“与世无争,与人为善”。没见红头文件绝不行动。就算有“石头”也不敢“过河”。干工作全靠层层请示。处理问题全靠领导指示。“混官”的出现,让那些想干事的干部心有戚戚。

    激励与问责机制的不对称,论资排辈中的“安全着陆”,更让一些敢担当的干部有着现实顾虑。在实际工作中,干部一旦受到纪律处分,提拔使用必然受影响。相比之下,那些太平官、庸官,整天平平安安混日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安安稳稳占位子的干部到了年龄,反而更容易被提拔。

    减少基层干部“因公负伤”,不仅是“不能干什么”的负向禁止,更应有“应该干什么”的正向要求。首先干部自身要有“担当自信”,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坚决做、大胆试,风险挑战不阻行为,杂音噪音不惑志向。其次,在制度层面更加鲜明的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加油,让容错免责机制更加完善,确实是“因公负伤”的,从轻或免责处理。第三,力戒“责任书”、“责任状”上的“假大空”,把真正属于基层的责任转交给基层,把基层无权无责的内容还给责任主体。多方共同努力,即便不能一步到位,但在探索过程中,也能找到激励干部担当与保护干部“不负伤”的共赢之道。(邱飞飞)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