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兴冀之声
  • 分享
  • [文化惠民]剧院新招引“懒”出洞追“高雅”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7-09 15:13:07
    语音播报

    [文化惠民]剧院新招引“懒”出洞追“高雅”

    自2017年9月8日中国爱乐交响乐团开幕演出始,一直到今年6月,石家庄大剧院共演出近300场,市民近距离接触国内外高质量文艺演出变为现实。因为演出质量高、引进剧目众多,石家庄大剧院逐渐吸引了大批省内外的观众群体,文化辐射作用日渐显现。(河北日报 7月9日)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懒人”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懒”并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贬义词,而是一种假日消遣的生活方式,一种自我放松的选择。

    每逢节假日,到处都是出游的拥堵人群。于是大多人或者挤在路上,或者挤在人看人的景中。“懒人”的选择方式便应运而生,越来越受欢迎。一部叫座的影片、一个称赞的栏目、一个小小的游戏、或者单纯的一部手机,再或者只是听着音乐瞪着两眼发发呆,似乎只要有网络,就能静下来懒懒地窝在沙发上,慢慢的消磨时光,然后一不留神就是一个周末。

    现实生活的劳累压力与网络文化的全方位冲击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把人们的思想束缚住了,温水煮青蛙一般慢慢地占领着精神领域。人们“懒”得出门,“懒”得奔波,“懒”得改变,“懒”得去追寻更多领域的新奇,任由精神文化某个领域荒芜下去,剧院的“门前冷落鞍马稀”也就不足为奇了。但这并不能责怪人们的欣赏水平不够高雅,也不能埋怨市民的文化意识薄弱,只能怪剧院没能激活大众的审美需求,没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没能勾起“懒人”不懒的欲望。

    追求是永恒的主题,即使“懒”人也从不停下向往的脚步。300场国内外高质量的演出不就陆续打破了剧院门可罗雀的僵局么?“懒”人们也陆续出现在剧院、影院等“高雅”场所。所以,“懒”的根源不在于人,而在于没有引人不“懒”的亮点,没有让人动起来的噱头。国内外高水准的文艺演出,众明星齐聚一堂的盛典,或者不得不亲身在场内观看的话剧,都是引“懒”出“洞”的好方法。

    要想剧院“热”起来,就需要不断的输入新鲜血液,不断引进博人眼球的好节目。与此同时,高雅艺术不仅仅要 “亲民近民在民身旁”,票价也要放低身段接地气。高昂的门票价格也是大众犯“懒”止步剧院的重要原因。高雅不应该等同于昂贵,不能让追求高雅的举动发出“价值不菲”的代价。人人都接受高雅信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文化氛围也才会愈加浓烈。

    票价降低并不意味着没有利润,高雅艺术永远不会缺少追求者。只要有广大的受众群体就会逐步增进剧场经济,剧场经济的繁荣就会反过来再次涵养更多观众,那巨额投资的剧院就不会再仅仅成为一座座地标建筑,就会承担起服务和引领大众文化生活的职责,开辟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园地。

    剧院“活”起来,需要新剧更需要亲民。吸引“懒人”不再犯“懒”,只能让“高雅”流动起来,让“懒人”追求起来。(张茜)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