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时评管窥天下
  • 分享
  • “德育”不应只局限于校园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12-24 10:08:07
    语音播报

    “德育”不应只局限于校园

    近日,黄骅12岁少年程世展智救老人的事在当地传为美谈。12月14日一早,黄骅市官庄乡孔韩庄村的孟宪义老人不慎坠入冰窟。程世展上学路上看到了这惊险一幕,急中生智的他先找来一根竹竿,又喊来过路村民孟宪得,最终,他俩用竹竿合力拽出了落水老人。(12月21日 燕赵都市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从不乏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他们总是尽己所能,帮助身边的人度过难关,有的还甚至于不顾个人安危,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救他人脱离生命危险。这些平凡又不平凡的举动,温暖了人心,也映照出了和谐社会一个又一个让人难忘的“画面”。然而在这当中,我们也发现,在“乐于助人”这一环节,青少年则更具“实践性”,笔者认为,这多半得益于其“纯净”的心灵和在校园内良好氛围的渲染。

    青少年尚未步入社会,心智也未完全成熟,校园德育能够有效引领社会风气,促使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习惯,并在言行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是几乎是每一个教育机构在进行人才培养与输出时都在基本遵循的治学手段。

    然而,与这些“热心”的青少年相比,我们的周围也存在着一些遇事“冷眼旁观”的成年人,他们虽然心智成熟,有足够的判断力,却在“助人为乐”中懒于“出力”、不愿意“淌浑水”,一言一行与成年人的责任与担当相差甚远。

    因此,笔者认为,德育教育不应仅局限于青少年,还需要在社会广大成年人群中进行引导与宣传。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使他们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德。

    道德是基本的善,也是燃烧的光,通过德育教育能够有助于人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让道德在校园里孕育,在社会中升华,形成全域化共知共享氛围,促使人们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感受到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光荣职责。(刘丽娅)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