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盛柏臻:莫贪便宜乱“扫码”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09-18 17:42:01
语音播报

盛柏臻:莫贪便宜乱“扫码”

很多市民都遇到过扫二维码送礼品的活动,殊不知这一操作,就可能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完全暴露给其他人。近日,渝中区2019年网络安全宣传周暨网络安全进社区活动现场,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渝中区公安分局网安支队民警就通过“扫码送礼”的活动方式,成功获取了三位志愿者的通讯录、相簿,还获取了一款手机APP的注册验证码。短短几分钟的演示,让在场的人们无不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9月18日 《重庆晨报》)

天上只要掉馅饼,地上肯定有陷阱。越是免费的,往往越是最昂贵的,就比如有人拿一些洗衣液、大米、鸡蛋、食用油等礼品来换取他人的扫码关注,看似一种“求关注”的宣传手段,实则却是某些不法分子的“窃密”方式。

我们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不仅会遭受到各种垃圾短信、电话、邮件的骚扰,还将会面临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人员前来诈骗、冒名司法要求转账、坑蒙拐骗乘虚而入、账户钱款不翼而飞、个人名誉无端受损等事件的威胁。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记者曾以了解亲戚结婚对象为由,联系上了一家名叫“××商贸”的服务商。工作人员介绍,只需提供身份证号码,即可查询包括开房记录、列车记录、航班记录、网吧记录、出境记录、入境记录、犯罪记录、住房记录、租房记录、银行记录、驾驶证记录等11个项目在内的材料,统称“身份证大轨迹”。而这一“全套服务”,收费仅850元。

如果说个人信息是“敲门砖”,那“开门”的常常正是受害公民个人。如今,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及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相关细节普遍缺乏深入了解,在日常办理各类业务时,人们很少关注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问题,现实中每次都仔细了解有关机构处理个人信息相关规定的人极少,绝大多数人不注意或者不理解有关规定。加之一部分人贪图便宜、怀抱侥幸,也使得自身的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不法分子侵害。

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公民个人提高了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不法分子才不会有机可乘。如在办理相关业务,填写相关信息时,要遵循“能不填就不填,能少填就少填”原则,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同时,在填写一些重要的个人信息时,应及时注明“填写内容属个人信息,企业或个人擅自挪作他用将追究相应责任”等个人信息保护约定,从一定程度上督促获取信息方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并对信息保密承担相应责任。生活中,不要贪图便宜随意扫码关注一些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以防个人信息泄露。

一言以蔽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个人信息非小事儿,所有人都必须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如此才能从信息源头遏制个人信息犯罪,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下一篇: 安星予:岂能让“黑公关”掌控网络话语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