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大学体育课再不能被用来“打酱油”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10-12 14:51:48
语音播报

大学体育课再不能被用来“打酱油”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件要求,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其中提到,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10月12日 澎湃新闻)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备受关注。肺活量下降了近10%;中长跑成绩下降10%多,立定跳远成绩下降1到3厘米;学生或者过重或者过瘦,近视率接近90%……曾有高校负责人表示,大学新生军训“不适者比比皆是”、“晕倒者众多”、“撒娇流泪者不计其数”。

其中原因不难,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病根”在于中小学时期造就的残弱体质。一项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而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也是越来越不重视。网络诱惑挡也挡不住,比起运动,他们更愿意呆在室内。“体育课就是来打酱油的”,与专业课相比,体育课自然就成了大学生的“娱乐课”,每周两次的体育课,和同学聊聊天也就过去了。而到了最后的考试,只要几个项目达到标准就行。一般来说,期末的体育考试,无论是从标准还是考核的严谨度,无疑都是所有课程中最轻松的。

中国的未来是我们的孩子,如果我们孩子的体质如此之低,怎么能站立在世界强国之林?纵观我国学生成长的过程,几乎从幼儿园开始,直到考上大学之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犹如一条无形的绳索,将孩子们牢牢地绑在学习和课业负担之上,形成“做不完的作业题,上不完的培训班”现象。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几乎完全围着“智育”转。由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连正常的睡眠都成为了一种奢侈品,何谈体育教育和课外运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重文化课程、轻体育运动遂成习惯,学生们的锻炼机会也自然“日渐消瘦”。

诚然,就像美国教育实践家雷夫·艾斯奎斯所说的“只要使用得当,操场也可以像教室一样有效”。大学期间是青年学生最后能集中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时期,在大学期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将终身受益。此次教育部明令“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弥补了高校体育的薄弱环节,更具紧迫的现实意义。其实,衡量高校水平不仅要看其学科建设、科研实力、师资力量等指标,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应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工作水平评价体系中。“增强人民体质”应该真正回归学校。(崔满堂)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下一篇: “代课老师之殇”莫成诱导课外补习的“泪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