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派饭”里吃出浓浓的民生味道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10-24 17:23:01
语音播报

“派饭”里吃出浓浓的民生味道

10月9日,蔚县南留庄镇孟家堡村的磨坊里人来人往,村民们一边磨米磨面,一边说笑着。70岁的梁德明扛起一袋刚磨好的黄米面,笑得满脸是褶儿,“今年新打的黍子新磨的面,中午就尝尝筋道不。”让老梁高兴的不光是他的好收成,还有村里已经建好的新磨坊,“以后再也不用大老远跑到外村去磨面了,这可真得感谢驻村的干部们!”(10月24日河北新闻网)     

新建的磨坊为什么感谢驻村干部,事情要从去年5月蔚县推行驻村干部到村民家“吃派饭”说起,走农户,进百家,吃“派饭”,这看似平平常常,貌似普普通通通,但是,只有这一顿顿热腾腾的农家饭才能拉近干群关系,才能吃出浓浓的民生味道,才知道老百姓最需要什么,才有了孟家堡村的新磨坊和老百姓开心的笑声。20组户外椅子、红白理事的专门场所、学生假期辅导班。这些都是“派饭”里“吃”出来的民生问题吗?

“吃派饭”一般的都是坐在老乡家里和群众一起吃饭,群众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并按照当地生活标准支付饭费,这是革命时期留下来的好传统,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好措施。干群关系密切了,老百姓就敢说心里话了。就像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任燕鹏所说,“平时跟大家伙儿聊个啥,他们一般都放不开。可是,你到他家炕头坐坐、吃个饭、聊会儿天,他心里想啥就跟你说啥。”基层干部就得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些事情。做什么事?怎么做?就得找问题、摸民情,“吃派饭”是个好机会,不然,走不到群众心里,摸不清群众所需,即便忙乎得满头大汗,也不一定让群众满意,甚至还好心办坏事。

这些年来,我们党反复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直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群众工作取得新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群众工作总有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交通方便了,下基层却少了,通讯发达了,老百姓的真实声音却没了。其实,公车虽快却走不进老百姓的田间地头,电话询问便捷却代替不了基层调研,合影拍照看似很美却很也代表不了扶贫扎实推进。这不仅不利于与群众感情沟通,更难做到有效处理民生难题,化解社会矛盾。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人民群众才是我们最根本的执政基础,失去了人民,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老百姓家里那一碗碗“派饭”里冒着热腾腾的民生味,所以只有与群众同吃同同住同劳动,只有走进地头,坐上炕头,才能真正和老百姓站在一起,接地气,通下情,才能赢得民心,夯实基础,才能答好民生这张“考卷”,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钟晓鸣)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下一篇: ​有一种感动,叫“哪里能用捐哪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