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肖雅雯:“共享单车上私锁”亟待法律“解锁”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11-07 17:55:29
语音播报

肖雅雯:“共享单车上私锁”亟待法律“解锁”

41岁的赵军负责西安雁塔区共享单车运维已有3年,主要工作是给共享单车剪私锁。3年来,赵师傅已剪锁近3万把,最多一天剪45把锁,还常常奔跑追车,劝阻不文明用车行为。(11月5日,北京时间视频)

仔细一算会发现,赵师傅平均每天能剪掉近30把共享单车私锁,令人惊讶的数字也引得不少市民表示:很反感锁车行为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力挺赵师傅。这样一则新闻,使得原本就褒贬不一的共享单车被重新拉回大众视野,同时,也让人们再次审视如何让能让公共资源物尽其用的问题。

一方面,公共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一旦混淆,物品就容易改变性质,其优势更是难以发挥。前有广场舞大妈将公共球场视作自家地盘和篮球小伙争场地;后有因为路旁的自动供水机方便使用,而将其当作私人日常用水地;如今有为图便利给共享单车上私锁将其视为己有……作为共享经济新形态的共享单车,原本是为了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如果被上了私锁,也意味着更多用户遭遇有车无法用的窘境。当公共资源变成私人物品,为了自己的便捷去破坏别人的出行需要和体验,“共享”二字也就无从谈起了。另一方面,此类消解公共资源与私人物品界限的行为,不仅是对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会耗费更多的运维成本,更会助长了人性的贪婪与自私,让好事变坏事,形成恶性循环。

无规矩难成方圆。一般来说,当人们的道德水平无法达到自我约束时,就需要通过法治进行规范。依靠法律制度将其定性、处罚,对于“公物私占”的行为将会更有警示意义。这样一来,不仅能积累反面教材,起到法律的惩戒作用,也对公物私用的行为提出严重警告,使其走出侥幸心理,督促自己不断提升文明素质。

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有法可依”还不够,“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要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别让法律成为一纸空谈,把法律的刚性约束落到实处,建立公物私占行为档案并追责,让公共资源的使用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这样方能更有力叫停不文明行为、更好发挥法律的效能、更有助于提升公共资源管理水平。

在为共享单车上好“法律锁”的同时,还需要人们从心理上“锁住”一己私欲,行为上跨越横亘在私利和文明之间的大山,厘清公与私的边界线,强化公民的规则意识,才能使公共资源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下一篇: 胡喜庆:不妨多些“鸡蛋书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