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时评兴冀之声
  • 分享
  • 乡土文化,镌刻道不尽的故土乡愁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3-19 18:57:37
    语音播报

    乡土文化,镌刻道不尽的故土乡愁

    在历时两年多的“大河之北”系列采访中,我们遇到这样一群年轻的高校师生,他们行走在河北大地上,在白洋淀水乡、在太行山和燕山的山村、在华北平原的田间地头,调查、记录、传承着属于燕赵大地的乡土文化。(河北新闻网)

    白洋淀的百工技艺、太行山的建筑风情、河北各地独具特色的方言……或听或看、或嗅或尝,乡土田野间的形形色色流露出历史的古意、文化的气息。透过最醇厚的泥土里孕育出的最朴素的人生智慧、最实在的经验学问,我们能领悟出的,不仅有袅袅乡愁,更有对所来之处的追忆、对当下境况的思索和对未来所往的指引和希冀。

    乡土文化是最纯粹的历史,因为纯粹,所以真实。一碗面汤丰盈的饸洛面、一块肉料十足的驴肉火烧、一锅三色分明的驴打滚,不矫揉造作、不刻意雕琢,实诚地就像冀中方言,生硬却不刺耳、质朴却不市侩,一板一眼记录着燕赵儿女的人情世故、悲欢离合。散发着笔墨幽香的正史大传诉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沾满泥土草木的民间艺术演绎着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大巧若拙、大道至简,比起书卷气上的挥毫泼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又“接地气”的事物,显得更加真实和可爱。

    就像深植土地中的草木,越向下,越茁壮,乡土文化的生命力同样在于生活的“土壤”。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被人民群众接受并认可的文化才有强大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力。一首《小放牛》,唱出赵州桥的千年风雨;一场《大登殿》,成了河北梆子的经典名篇。河北不少地方都有年会、庙会,吹糖人、皮影戏、踩高跷,多少年来乐此不疲,这些艺术记录着祖先们在困苦年月中的乐观豁达,提醒着后人不忘历史的痕迹,坚定脚步,行稳愈坚。

    从风萧萧兮的易水河畔,到波澜壮阔的漫长海岸,从胡笳吹奏出的慷慨悲歌,到生旦净丑演绎出的燕赵风韵,流传至今的乡土文明早已沁入骨血、融入脉络,成为生长于斯的人们的精神图腾。守护好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守护好祖先留下的历史财富,才能鉴往知来,行稳致远。(刘晨明)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下一篇: 聚焦“带贫益贫”,备战决战决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