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时评兴冀之声
  • 分享
  • 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舍得”文章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4-07 18:53:21
    语音播报

    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舍得”文章

    河北省主动服务对接京津,在打通产业链条上联动发力,推动京津龙头企业在冀310余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通过“点对点”服务协同,全力推动京津冀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经济日报4月7日)

    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日趋稳定向好的大背景下,统筹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和推进复工复产已成为当前新的发展课题。在全力推动京津冀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中,三地要做好“舍得”文章,立足实际、着眼大局,聚焦当下、谋划长远,化疫情之“危”为深化协同发展的“机”,推动京津冀各领域融合发展程度更深、范围更广。

    在“舍”字上下力度,瞄准发展的难点、堵点。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能局限一地得失,而应摒弃“一亩三分地”的发展局限,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这是大势所需,也是必由之路。6年来,三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行政、执法、税收、统计、生态等政策措施,促进资质互认、资源共享,推进京津冀人才、资金、能源、数据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打破了区域之间的众多制度梗阻,畅通了要素流通渠道,干成了许多之前想干却未能干成的大事。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外迁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舍”,淘汰落后产能、砍掉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也是“舍”。在政策机制上,舍去阻碍三地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产业发展上,舍去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梗阻,将难点解决、堵点畅通,才能甩下“包袱”,轻装上阵。

    在“得”字上做文章,健全发展普惠机制。做大做好“蛋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检验,也是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前提。京津的产业转移使两地可以将目光转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领域,聚焦高精尖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获得空间距离更近更有效率的产业链条。河北在产业发展上,则可以更精准对接京津,更深度融入协同发展各环节,建设科技含量更好、经济效益更好的项目,而加强重点承接平台建设,更是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三地协同发展的巨大优势不简单是“1+1+1=3”,而是“1+1+1>3”,产业链上企业共生、政策机制共建共享,河北通过与北京共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与天津共建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在管理机构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对接招商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3年多来,15家北京机构在津冀开展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对接等各类企业服务,共服务企业1万余家,助力更多企业成长壮大、走向世界。由此可见,协同发展对于做大做足三地之所“得”作用明显、意义重大,更是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实现经济社会有序恢复的强力支撑。

    一个个项目落地,一个个承接平台发展壮大,推动了河北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经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北京“瘦身提质”,天津“强身聚核”,河北“健身增效”,大力去“舍”、持续获“得”,做好三地协同发展的“舍得”文章,将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燕赵大地的发展定能迎来新的“蝶变”。(刘晨明)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下一篇: 减少“堵点”,让复产“早一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