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时评兴冀之声
  • 分享
  • 建好生态农场,重在“生态”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9-23 13:58:07
    语音播报

    建好生态农场,重在“生态”

    9月19日,易县太行水镇恋乡生态农场正式对外开放,易县第三届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在这里启幕,来自京津冀等地的游客与当地农民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生态农场充分发掘自然资源潜力,走的是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绿色发展之路,是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在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的今天,建好用好高质量的生态农场更是全面战胜贫困,实现一朝脱贫、不再返贫的有力保障。

    建好生态农场,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将地方生态资源持续转化为经济红利。生态农场是建立在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基础上的。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只有对当地特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建立起最佳的生态农场。从“珠三角”地区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到“花香鹊悦,揽山望月”的河北沙河红石沟,各地生态农场建设围绕地区独特地理条件各出其招,最大程度保护并利用好自然资源,使经济发展形式契合生态维护与民生福祉,让绿水青山成为持续发展“金山银山”的强大支撑。

    生态农场如何建,建好如何用,生产出的农产品如何获得市场认可,每一个问题都要在实践中找寻答案。乱石滩上种出粮食,既体现了科技加持农业的魅力,更能以此为基础开发旅游资源,规划和组合旅游产品,进而形成引导市场、开拓市场的良好效应。与此同时,“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已在多地落地生根,证明了其为民增收致富的强大生命力。正如易县一位合作社负责人所说:“有了订单,明年增收更有保障。”抵御市场风险的底气足了,增收有奔头了,农民参与农场建设的积极性自然也就高了。

    生态农场建之于民,用之于民,特别是很多地区将生态农场作为扶贫产业项目大力推进,从政策到资金各方面倾斜保障,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将贫困农户纳入农场生产建设,更大的意义在于将政策性“输血”变为了自发性“造血”,让贫困群众获得了新的奋斗平台,掌握了更多的致富信息和增收技能,为防返贫筑起了一层产业堤坝,使脱贫攻坚成果经得住人民考验、时间检验。因此,相关生态农场必须要纳入扶贫产业资本资产管理体系中,全面制定和落实好监督制度,围绕“脱贫”二字搞生产、搞改革、搞发展,充分发挥农场“拔穷根、结富果”的积极作用。

    产业脱贫是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贫困群众依托特色产业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是实现有效脱贫的根本保障。生态农场重在“利农”,必须做到尊重规律、保护环境、为民服务,让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刘晨明)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下一篇: 让抗疫力量在党旗下凝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