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时评新人观澜
  • 分享
  • 徐桂勇:“守护”睡眠,助力成长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1-03-12 14:02:48
    语音播报

    徐桂勇:“守护”睡眠,助力成长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并编写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发布,其中提到中国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睡眠时长未达标。(新华网)

    睡眠是人类重要的生理需求,是生命所必需的过程。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及学习成长的关键期,良好的睡眠是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基础。但近年来,青少年睡眠不足问题日趋严重,蓝皮书显示,有95.5%的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时;有90.8%的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有84.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

    青少年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免疫力下降、烦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变差等问题,长此以往,极易导致青少年情绪不稳、认知偏执、思维迟钝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导致青少年心理抑郁、自杀。

    是谁“偷”走了青少年的睡眠?有人说,青少年睡眠不足与作业多、学业重、课外辅导班“超载”或家庭教育不当、学生学习习惯差、生活习惯差等方面有关,究其本质,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症结,与当前教育的评价机制有关。以单一的“分数”标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排队”,造成学生睡不好,家长和老师也睡不好,唯有改革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呵护青少年学生的睡眠。

    在教育评价机制上“动刀子”,关键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从学生出发,由“育分”向“育人”转变,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注重培养青少年学生兴趣天赋、个性特长、人品道德等综合能力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从老师出发,为教师身上的量化指标“松绑”,制定科学、适用、高效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避免老师深陷职称评定、项目评审、学术声誉等泥淖,进而将压力传导给学生,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位”。

    与此同时,家长要树立科学的育子观,不要让孩子承受过多压力。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生活学习习惯,结合孩子成长规律、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采取适当引导措施,丰富饮食结构、优化睡眠环境、加强文体锻炼,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让孩子回归健康成长“正轨”。

    良好睡眠是身心健康的基石。我们都对青少年有各种期许,但身心健康才是一切的起点,让我们同心同力共同守护青少年的“梦乡”,让他们充满“睡眠能量”,英姿勃发地向未来进发。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下一篇: 史云:生命离逝的代价与成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