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时评新人观澜
  • 分享
  • 肖鸿:别让量子折在“伪量子产业”上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1-03-17 14:43:19
    语音播报

    肖鸿:别让量子折在“伪量子产业”上

    作为创新产业的“明星”,量子科技近年来备受关注。“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一年来,全国各地冒出2000多家各类“量子企业”,将量子力学原理与化妆品、农业、食品、服装、汽车等传统产业“嫁接”。但这些企业并不体现产业市场潜力的新动能,是蹭热点的“伪创新”。(3月16日 新华网)

    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相关产业也在快速发展。这同时给一些不良商家找了一个夸大产品功效的理由。新事物的出现带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在发现问题后,“一刀切”式地禁锢其发展,但也绝不能让骗子借机盗用来欺骗消费者。

    作为未来非常重要的一种新技术,量子能提高人类的生产力。如此大好的发展前景,如不规范市场行为,将破坏产业名声。例如,有人打着“量子能量波与人体生物电和谐共振,深层滋养细嫩皮肤”“利用量子纠缠原理让庄稼多吸肥,害虫不能产卵”等口号,虚夸所谓的“量子产品”的性能。而其实,他们并没有用到量子的相关性、叠加性等特性,只是在蹭概念,甚至连“量子能量波”这样的词都是生造出的。若不进行规范查处,导致消费者被骗,将不利于未来其在人们生产、生活领域的推进。

    想要避免以“量子科技”为噱头的违规产业继续为祸,关键是监管部门的查处力度要加大。从制度层面制止一些企业为“赶时髦”蹭名”。据了解,在注册企业名称和填写经营范围时,“量子”并不是被列入负面清单的词汇。新事物的出现有两面性,市场监管部门持包容审慎态度无可厚非,但是也应该制定底线,提高标准并严格审查,从源头制止不法行为。

    民众盲目相信被冠上“量子”名头的产品功效,归根到底还是信息的不对称,对未知领域的知识抱有敬畏之心。因此,应借助媒体或社交平台向大众科普,填补信息沟壑。同时,消费者也应主动维权,面对被骗要上报公安机关,既维护自身权益,也防止他人陷入圈套。

    新行业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各种问题,同时也会出现产业泡沫。我们应该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能让假量子产业破坏了产业形象,同时挤占市场和资源。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下一篇: 魏 宝:寒冷中的坚守,重拾“拾金不昧”的荣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