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网言网语

减负更须减“重”,莫让形式大于内容

河北新闻网 2021-04-13 15:48:43
语音播报
  • 分享
  • 减负更须减“重”,莫让形式大于内容

    “明明是来调研减负实效,报报表、写体会一样没少”“事事都要表格、台账,还有严格时间表,不报还要通报批评”……一些基层干部反映,随着减负政策推进,确实感受到了变化,但一些“刚性”负担并没有减轻,工作内容中虚的东西多,实的东西少,形式上浪费的多,有价值的少。(4月12日 新华网)

    基层工作负担重,主要原因是重复检查、督查的现象普遍存在,繁杂的文书报表和会议表格,造成了形式主义泛滥,挤占了大量工作时间,导致基层干部无法集中精力投身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中。自减负政策颁布以来,持续为基层减负、不断纠正“浮在表面”的工作作风,使这样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实际推动工作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问题仍不容忽视。

    首先是“痕迹管理”的思维方式还比较普遍。虽然“留痕”的确有助于工作的开展和反思总结,然而“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过频检查”、并将其作为刚性规定要求基层干部践行,就应当警惕。这无疑已经倾向于“形式大于内容”的地步,只会增加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使其疲于应付,并无实际效用。

    其次,政绩观存在的问题也很严重。一些领导重视“安排好”而非强调“干得好”。甚至一些地方还以此作为评定标准,一味强调数字、进度,到头来,只能是表面工作做得好,务实的事却一件也没干成。基层工作是具体实践工作,与表面政绩相比,更该看重的是实际效果,到田间地头去走一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听一听,到实际工作中去想一想,而不是只会坐在办公室里敲键盘。干部干部,应以实干为先。

    基层工作的减负,更要实际减“重”,要多站在基层干部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能只是精简明面上的会议文件,在考核、检查和问责等方面也要实行相应的减负,重“精”而不是“频”,重“结果”而不是重“过程”。同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导向,引导基层干部思想理念的跟进和工作作风的改变,让办好民生实事成为工作考核的标准。最后,基层干部自身也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辜负工作使命,在实干、真干处发力。(侯梦佳)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下一篇: 院士评选,不能自降“身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