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让千年的石窟“活”起来

河北新闻网 2021-07-08 16:41:12
语音播报
  • 分享
  • 让千年的石窟“活”起来

    阳光越过响堂山石窟前壁门洞上的方形明窗,恰好投射到佛像头部,照亮幽深昏暗的洞窟。野鸽在逼仄的窟顶辗转腾挪,残缺佛雕前却常有一人静静望着这些佛像。这个几乎熟悉窟内每一处雕刻纹路的人,正是响堂山石窟艺术博物馆馆长赵立春。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时代最大的佛教文化遗存,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而30多年来,赵立春一直守在这里进行保护研究和文化挖掘。(7月8日《河北日报》)    

    石窟寺是体现不同文化交融的宝库,彰显了不同文化的汇聚和交融。如中外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等相融合。响堂山石窟虽然知名度并不算高,但“中国石窟的缩影在响堂”,在佛教雕塑中国化、汉化过程中,响堂山石窟上承北魏豪放之风,下启隋唐飘逸浪漫之气,尽显细腻生动之特征,特别是在石窟中镌刻佛经,成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独创,不仅丰富了佛教的传播形式,也为研究佛教的刻经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响堂山石窟在石窟雕刻史上写下了光彩而独特的一页,与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等都充分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是研究历史、宗教、建筑、艺术等领域的文化宝库。近年来,博物馆文创的火热、文物领域与教育的联动加强,以及《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的热播,让大众更多地接触到沉睡的文物宝藏,大大激活了文物资源的活力。实际上,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千年石窟“活”起来,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是赵立春这位千年石窟“守望者”一直研究的课题,也是广大民众所期待的。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石窟只是一个静止的存在,殊不知这些千年石窟却寄托着文化血脉的传承,更应该“活”起来,在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中获得重生,进而绽放出时代风华。从响堂山石窟情况看,长期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石窟,难免受到风霜雨雪的侵蚀,加之佛头流失海外较多,未来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洞窟数字化、虚拟修复、数字回归、展览展示、公众教育等方面的探索,这样观众在博物馆展厅里借助3D打印、AR技术,即可在原址看到复原后的造像。    

    毋庸置疑,千年石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要让千年石窟“活”起来,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把石窟保护好,这也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当下,我们要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和技术,最大限度避免对石窟本体的人为影响,推动保护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充实的历史获得感。(刘凤敏)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下一篇: 小城蝶变,源于“冰雪”
    视频直播
    回放|冀房有约:石家庄这处高端住宅缘何成当前“红盘”?

    回放 | 周五欢乐荟:孙大厨鸽子馆美食之旅

    回放|冀房有约㉛:荣盛首府"首"字何解?带您探寻答案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