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邯郸丛台新闻头条新闻
  • 分享
  • 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丛台区推动城郊型乡村率先振兴纪实

    来源:邯郸日报 2018-06-21 11:36:14
    语音播报

    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丛台区推动城郊型乡村率先振兴纪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丛台区作为邯郸市主城区的一部分,区划调整后新增了73个城郊型农村。近年来,该区依托城郊型农村交通便利、承接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便利、背靠主城区巨大消费群体三大优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以特色镇区建设为载体,以健康旅游、田园综合体、都市农业为产业支撑,以实现环境生态化、乡村特色化、发展产业化、资产股份化、农民职业化并联推进重点,全面创新实施基层治理善治模式,积极探索推进城郊型乡村率先振兴的路径,致力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实现“率先振兴、引领振兴”。

    加快推进紫山生态修复步伐,实现紫山区域环境生态化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丛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紫山生态修复步伐,突出做好“山、水、绿”三篇大文章,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山”文章。该区以打造“5A”级景区为目标,辐射拉动周边乡村振兴发展,关停取缔年产总量160余万吨的41家煤矿,连续六年累计投资3亿多元实施生态修复,完成绿化面积6500多亩,种植紫叶李、碧桃、珍珠梅等各类观赏树木80余万株,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6%提升到了93%;引焦窑煤矿疏干水上山,建成库容约30万立方的紫云湖,修建道路25公里,使紫山由无人问津、土地极度贫瘠的秃山荒山变成了年游客量达到30余万人次的休闲景区。

    做好“水”文章。该区利用紫山区域西高东低、沟塘密布的地理优势,投资1.6亿元从齐村水库引水入境,形成以紫云湖为源头、规划串联的沟塘和输元河为干线、最终汇聚北湖的西部带状水网,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灵秀”之气。

    做好“绿”文章。该区坚持以“绿”先行,对紫山周边村庄按照“3A”级景点标准打造,突出规模造林、项目造林、景观造林,新增绿化面积1万余亩。同时,该区大力开展环村林带、街道绿化、空闲地绿化、庭院绿化等工作,引导村民在前庭后院建设小菜园、小果园。

    集中规划建设新时代新农村,加快推进乡村特色化

    紫山周边30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11个行政村,人口约1.1万人。丛台区充分发挥紫山核心景区的辐射作用,扎实推进全域景区建设,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做好顶层设计,建设特色镇区。该区坚持变“乡村”为“景点”、以旅游促振兴的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成语小镇、体育小镇等特色小镇为支撑,明确了紫山健康旅游特色镇区发展定位。

    实施战略合作,整体予以推进。该区盘活农村各类资源,与北京顺泽控股有限公司合作,采取村民异地安置、建设中心村的思路,以打造特色小镇为目标,对周窑、黄窑、高窑3个“空心村”进行整体改造建设,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新时代新农村。目前,该区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成语特色小镇、体育特色小镇已具雏形,景观打造、民宿改造正在有序进行。

    公共服务延伸,提升供给水平。该区加大对该区域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700多万元完成陈大线4公里道路翻修;拟投资两亿元建设30公里乡村观景道路。同时,该区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投资300余万元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4个、垃圾中转站10个,解决农村污水和垃圾问题。

    充分挖掘城郊发展资源,加快推进产业化发展步伐

    突出“旅游+”的拉动效应。丛台区充分利用紫山、赵王陵、古石龙等名胜古迹,积极打造“结点联线”旅游精品线路,并在沿途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以发展生态采摘、农事体验、农业观光为主的都市农业为重点,打造了北湖休闲谷、仁杰农场、古石龙桑葚园等12个生态农业旅游项目。2017年,该区游客量达550.6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6.87亿元。

    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该区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大力扶持清酒、小米等加工企业发展,采取“定单种植、定向收购”模式,不断扩大当地小米、桑葚、核桃等种植规模,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公司+农户+市场”合作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使农产品多元、多层次增值,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突出“电子商务”的助推效应。该区设立47个电商服务点,为特色农产品对外销售拓宽渠道,使农产品既能“种得好”,又能“卖得俏”。去年网上交易额达2.6亿多元。

    与此同时,该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资产股份化,积极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使之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先导力量。(记者孟令卫)

    责任编辑:李珊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