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文化新书推荐
  • 分享
  • 一部《国美之路大典》,半部中国近代美术史

    来源:搜狐文化 2018-03-12 16:46:34
    语音播报

    一部《国美之路大典》,半部中国近代美术史

    《国美之路大典》是中国艺术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学术梳理,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年校庆的重要献礼,是献给中国艺坛的学术厚礼。

    国美之路是一条中国文化复兴使命的担当之路。国美之路还是一条中国艺术教育的先锋之路。国美之路更是一条民族艺术精英的育才之路。国美之路又是一条视觉东方学铸造的诗性之路。

    一部《国美之路大典》,半部中国近代美术史。

    《国美之路大典》

    总主编:许 江

    副总主编:高士明

    全书共16卷39册,精装,8开本,

    总字数约1500万字,总图数约18000幅,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国美之路大典》各卷册名

    总卷

    上 / 下

    分卷主编:高士明

    中国画卷·天地绘心

    立心 / 继学 / 拓疆 / 增峰

    分卷主编:尉晓榕

    油画卷·绘通中西

    担当 / 创格 / 先锋 / 体象

    分卷主编:杨参军

    版画卷·重负重觅

    十字街头 / 田野 / 版魅

    分卷主编:孔国桥

    雕塑与公共艺术卷·雕塑中国

    开渠 / 铸魂 / 独乐 / 众乐

    分卷主编:杨奇瑞

    艺术人文卷·艺术智性

    立学 / 筑基 / 深流

    分卷主编:曹意强

    书法卷·书学之道

    含弘光大 / 为天下先

    分卷主编:沈 浩

    设计卷·设计东方

    匠心文脉 / 道生悟成 / 践行会通 / 东方设计

    分卷主编:吴海燕

    跨媒体艺术卷·未来媒体

    无墙学院 / 先锋实验

    分卷主编:管怀宾

    艺术策展卷·行动之书

    重构当代 / 感知现实

    分卷主编:高士明

    建筑艺术卷·本土营造

    不断实验 / 重返现实

    分卷主编:王 澍

    影视与动画卷·人文影画

    诗性 / 望境

    分卷主编:苏 夏

    手工艺术卷·意匠之手

    化育 / 拓新

    分卷主编:周 武

    艺术管理与教育卷·西湖美育

    分卷主编:黄 骏

    上海设计卷·海上初心

    分卷主编:吴小华

    美术馆卷·先锋博览

    分卷主编:杭 间 余旭鸿

    《国美之路大典》总序

    中国艺术的国美之路

    许 江

    路,各种足迹叠踏跬积而成的行道,从脚下伸向远方、伸向理想之地的通衢。它代表一种不懈努力的方向,一种持续行进的意志,也代表两边的风景,大地生成的脉络及其沧桑岁月、春秋品格,故有绘画之路、文化之路。国美之路正是这种文化意义上的路。

    国美之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下,中国美术学院历九十载而生生不息的一条文化之路。从1928年 国立艺术院初创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新文化的20年,中国不仅请来了代表民主和科学的“德先生” 和“赛先生”,还请来了新文化的种子。国立艺专正是新文化的产儿,从那里开启了文化启蒙与民族救亡的漫漫征程。这是引水之年。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新中国30年,依助共和国的力量,学院事业开渠奠基;伴随共和国的成长,学院亦历经艰辛。这是开渠之年。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40年,中国振兴的40年,也是学院事业的奔流之年。中国的艺术不仅回返人性和艺术本体的起点,而且回返传承和大地的根源。九十年来,我们学院始终以担当的文化使命、自觉的先锋精神、开拓的国际视野、诗化的智性意识,传承不怠、探索不止,勇于担当、其命维新,同无妨异、异不害同,凝聚几代人的学术生命,拓积而成一条内涵丰厚而又特色鲜明的路辙,映射着中国艺术教育世纪发展的沧桑浑厚的学术脉络,承载着东方文化共同体的一种当代复兴的命运与品格。

    国美之路是一条中国文化复兴使命的担当之路。1927年,时任民国政府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亲撰《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以拳拳之心,寄望西湖湖山对艺术大学的养育,寄望艺术大学对美育育人的担当。翌年4月8日,在补行的开学仪式上,蔡元培先生振臂疾呼:“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地完成人的生活。”这种创造美与培养爱美民心的双重使命,深深地烙在了美术学院的旗帜上,烙在国美师生代代传承的心里。立此担当,以林风眠、潘天寿为代表的建院一代人,映身湖山,创立中西融合与传统出新的两条学术脉络,拓展艺术教育东方诗性的品格理想,虽长途艰险,却始终是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旗帜。立此担当,在抗日救亡的烽火激流中,中华美术界的名师名家汇成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坚守孤火传薪的“漂流课堂”,激扬青春热血的救亡丹心,担当敦煌和民间国宝的护卫,自觉高擎启蒙与救亡的使命理想。立此担当,在新中国初建时期,国美人怀揣革命理想,和老国立艺专的艺者专家们一道,践行人民艺术的思想,深入巨变的时代生活,创立浙派人物画、写实表现油画、民间风格版画、时代人物塑像等影响至远的艺术追求,培养一批批优秀人才,虽思痕斑驳,而使命坚守;虽屡有挫折,却理想依旧。立此担当,改革开放之后,国美率先走出“文化大革命”困境,以突出的国际视野,以激越的民间自觉,以多元的实验方式,掀起 “八五新潮”“九○反省”等新世纪主体重建的重要的思想涌动,开拓传统继承、对外开放、融合创新的新局面。这样的代有传承、心存理想的师生群体,这样的逆流重生、自觉救赎的生命质量,这样的走向民间、融入时代的研究精神,正是国美使命担当的核心力量。

    国美之路还是一条中国艺术教育的先锋之路。从建校伊始提出的“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纵贯九十年依然熠熠生辉的学术宗旨,到绘画、雕塑、图案设计和后来的版画、书法以及研究生、附中等重要艺术教育领域与层次在中国的最早设立;从抗日救亡、薪传西迁的烽火之路,到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院校重组,系科北迁南调的共和国集结号,再到改革开放、打开国门而开创的继承创新的新局面,美术学院始终是中国艺术的先锋之旅,秉使命而衔枚进取,葆精神而矢志生发。新世纪以来,美术学院孤心独见,以一贯的先锋意识,整体观览全球境域与本土情境、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严肃人文关怀与时尚文化浪潮的互动共生的格局,高度重视育人使命,弘扬“像巨匠一般劳作,像哲人一般思考”的“哲匠精神”,坚持“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 的“四通追求”,谨守“行健、居敬、会通、履远”的“校训规箴”。在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和设计等高点学科的“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品质发展的同时,先后开拓面向开放媒体与未来空间的新媒体艺术,面向本土建筑根源思考、批判重建的建筑艺术,面向人文动漫与诗化影像的动漫影视艺术,面向场所建造、众乐塑造的公共艺术,面向手工活化、根脉再造的手工艺术,面向社区美育、精神重建的艺术教育与管理等新领域,并率先创立实践类理论研究的博士培养,率先设立强调“东方智性、生活智慧、科技智能、产业智库”的面向全球设计制造业的“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在特色视觉文化学科群的创建与优化中,在向艺术高峰挺进的努力中,在文创产业的推进大业中,始终走在前列,勇当高峰。

    国美之路更是一条民族艺术精英的育才之路。中国最早的艺术研究生李可染、张眺不仅映身1928年秋天的西湖湖山,而且标示着两条献身理想的成长之路。一条是张眺所代表的民族解放斗士的成长之路。作为艺专最早的共产党人,他以艺术理论与历史的敏锐洞察力,引起林风眠等先生的关注,并在后来的新兴木刻、左联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条路上还有胡一川、彦涵、罗工柳、董希文、曾竹韶等,他们作为革命艺术的旗帜性的人物,铸炼英魂,谱写强音。另一条是李可染所代表的艺术独创的成长之路。“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融汇中西,匠心独造,铸炼艺术的高峰。同样,在这条路上,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苏天赐、席德进等,横亘在中西之间,襟抱民族艺术独创的理想,他们的艺术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在共和国的人民艺术思想的熔炼中,在跨界乃至跨国的学术环境之中,学院涌现出一批创造型的青年精英:浙派人物画的方增先、周昌谷、顾生岳、宋忠元等,写实表现油画的肖峰、全山石、王德威等等。20世纪80年代,经历改革开放最初的觉醒,“文化大革命”前毕业的一批英才回校深造,成长为学院师资的骨干队伍。77、78级以及稍后几届的同学们,将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最初交流作为艺术实验的动力,化身校园自我组织的前卫力量,持续地推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新潮运动。他们有的成长为新世纪学院变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有的经历当代艺术的荒原铸炼,返身学院,成为新型艺术教育的开拓者;有的持续地在国际艺坛上,经大浪淘洗,成为蜚声中外的重要艺术家。烽火立校,激流立人。美术学院始终在时代激流中成长,催生了放怀广大、不拘一隅的学术胸怀,催生了自我觉醒、自我组织的主体意识,催生了思痕斑驳、逆流疾进的实验精神,也催生了代代追蹑、品味传承的血脉谱系。

    国美之路又是一条视觉东方学铸造的诗性之路。西湖湖山的熏养,江南人文的塑造,从林风眠、潘天寿开始,国美的艺者其路径无论多么殊异,其跋涉无论多么驳杂,他们最后的旨归都是以感人的诗性语言来完成当代东方艺术的创造性活化。这种东方活化的使命理想在九十年历史中不断铸炼着国美主体重返东方的田园体验。那抗战西迁时深入民间、保卫敦煌的东方开启;那从新兴木刻到新版画教学的对民间石刻与水印版画的持续的采风与转化;那20世纪50年代末奠定的人物、山水、花鸟分科,强调临摹的以师古人、师造化而师心独造的中国画与书法的教学模式;那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的对中国民艺的重视及至今日中国大学唯一民艺馆的创立;那由中国传统画论以画人为主体而推出的全球率先的实践类理论博士的培养;那具象表现绘画、体象话语及其方法论的思考与建构;那关于本土建筑学艺匠思考、意境生发的实验性教学,而所有这些学院教学的重要案例,无不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东方学研究和活化的生动现场。今年,我院作为国家美术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提出以东方学研究为特征的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我们要持续深化东方的原典、原文、原作的研究,把尚未被开发的丰富思想开发出来;要不断强化东方的主体意识,不拘于传统的限制,加强东西之间、古今之间的深入对话、同谐共振的精神场所;要让东方学研究融入从毛笔书写到民艺感知的日常生活中,推广到感性品味、价值喜好的社会教育中,活化到代代青年的心中;要将东方根源思想和时代沃土中重新生发的主体意识融汇一体,铸炼自己的诗性经验,催生众多生机勃勃的中国方案,实现东方艺术的优化重生。

    自国美校庆八十年开始,我们就深深地感到国美之路的深厚内涵和鲜明特征,感到国美之路代代传人的殷殷嘱托和融合创新的闳博之力。我们开启了一个一个专业的世纪历程的梳理。从这些梳理中,我们重温先师的教诲,回溯激流成长的历程,凝结出每个艺术种类的理想使命和品质特征,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举办这些专业的国美之路大展,并出版大型画册。值此学院九十周年校庆之际,我们将全院14个教学与科研单位的国美之路画册跬成大系,合辑出版。这持续了近十个年头的展览,这洋洋洒洒的30多卷画册,是全院师生合力创作的艺术成果,也是大家献给国美九十年、献给代代先师、献给中国艺坛的学术厚礼。

    2017年9月29日

    责任编辑:赵凡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