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艺锐评

深入生活是繁荣文艺创作的重要途径

河北新闻网 2019-11-15 11:25:22
语音播报
  • 分享
  • 深入生活是繁荣文艺创作的重要途径

    ■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对生活深切感知基础上的情感抒发,创作者对生活的体验越是具体、深刻、细致、丰富,其艺术构思和想象力就越是自由,创造的艺术形象也就越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性的深度与广度。生活美并不能自动地转化为艺术美。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必先走进生活,再进入创作。

    □周思明

    当前在文艺生产中,亟须强调深入生活。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现场,以第一手素材创作作品。从实践角度看,深入生活是实现文艺原创绕不开的基本环节。只有深入生活,文艺工作者才能获得第一手素材,才有助于创作出具有原创性质的文艺作品。

    一般而论,深入生活有几种方式,一类是有组织的活动,比如各种走进基层的采风;一类是作家自觉地长期定点生活在乡村、企业、军营等地。但即使如此,对于创作者来说,也还有一个是否“走心”的问题。有的作者虽然“身”入了生活,但由于“心”没有进入生活,而且不研究问题,不深入体察,缺少对生活发现的能力,因此所谓深入生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进入新时代,丰富多彩、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无处不在。但即便如此,如果创作者不具备发现的眼光,不以文化自觉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深入伟大时代和火热生活之中,做到入身、入心、入情,那么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生活万象,创作者很可能落入视若无睹、生吞活剥的境地。所以,要进行文艺原创,创作者必须迈开腿,睁开眼,动真心,对自己亲手采撷的创作素材进行思考、整合、筛选和再造。法国作家加缪曾说,我们的笔触不应该关注制造历史的人,而应去关注承受历史的人。所谓“承受历史的人”,指的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创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听到百姓的声音,才能发现人民的生活,才能创造出饱含情感和思考的中国故事。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不仅仅关系到创作者的立场、态度,还关系到方式、能力。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如何认识把握这样的时代,写出不同于既往的时代精神,给创作者提出了极大挑战。迎接与胜任挑战的重要途径,除了知识、学养的积累储备以外,恐怕就是深入生活了。置身融媒体时代,创作者的素材来源的确很多,除了生活现场,还可以从网络、手机等多渠道获得。但尽管如此,从根本上说,作品要有在场感,就要写创作者自己在场的事物。哪怕是对历史的描述,也不能仅靠书本,而必须要亲赴历史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采访。想象力是建立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对人事的具体了解,想象就是无根的、空洞的、概念化的。这样的作品,势必缺乏现实逻辑和生活气息,就是一束貌似美丽但毫无生命力的塑料花。

    深入生活对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少文艺工作者都深有体会。比如广东作家熊育群为了写一篇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作品,除了沿途走一走看一看,甚至实地考察了位于沙漠深处人迹罕至的罗马古城。这座两千多年前的古城,被发现的时间并不长,就是当地人也未必搞得清它的由来。熊育群认为,在场考察能够牵出不为人知的世界大历史,给了他很大震撼。的确,许多作家的创作灵感、素材等,都来自于田野调查,来自于作者与现实的联系。生活,对于创作者来说,有经验之内的生活和经验之外的生活之分。对已经拥有的生活,要深入开掘、好好运用;对尚未熟悉和掌握的生活,应当积极介入、用心思考。搞创作,一定要避免对生活似是而非的书写,避免对现实做先入为主的表达。“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需要文艺工作者真正走进生活,去发现、发掘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生活真相。

    生活真相不是浮在表面上的,而是深埋在气象万千的社会内部,不下苦功,很难奏效。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作家柳青曾说:“作家的倾向,是在生活中决定的;作家的风格,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为了写出优秀的长篇小说,柳青当年毅然举家搬迁到陕西皇甫村。由此,陕西农村和农民生活成为他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倾力抒写中国的乡村故事,并用文学作品建构耐人寻味的“乡村寓言”。梁生宝是其代表作《创业史》中的主人公。文学史专家严家炎在《关于梁生宝形象》一文中指出:“哪怕是生活中极为平凡的事,梁生宝也能一眼就发现它的深刻意义,而且非常明确地把它总结提高到哲学的、理论的高度,抓得那么敏锐,总结得那么准确。”可见柳青对于梁生宝这样的农村先进典型是何等熟悉。

    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对生活深切感知基础上的情感抒发,创作者对生活的体验越是具体、深刻、细致、丰富,其艺术构思和想象力就越是自由,创造的艺术形象也就越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性的深度与广度。生活美并不能自动地转化为艺术美。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必先走进生活,再进入创作。无论是组织采风,还是实地考察,抑或是长期或短期驻扎,最后的结果都是为了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提炼创作主题,从而创作出能够打动读者的鲜活作品。而欲达此目的,绝无捷径可走,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条屡试不爽的创作正途。


    责任编辑:李为华

    下一篇: 周晓枫:“真”是散文最重要的品质
    视频直播
    直播预告 | 8月20日16时,“冀优千品·总裁带货”直播走进多美斯日化

    回放|冀房有约:24小时舒适恒温!石家庄南二环东的央企地铁房您了解吗?

    回放|餐饮安全你我同查!跟市场监管工作人员一起检查北国商城“网红餐厅”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