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文化文化要闻
  • 分享
  • 王万举:前所未有的文学之变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6-02 14:57:53
    语音播报

    王万举:前所未有的文学之变

    这里的“文学”不是指文本,而是指文学系统。从文本对比谈文学之变,在一般情况下有意义,但前所未有的文学之变指的是系统之变,要从整个系统谈起。

    文学是一个由作家到作品、由作品到接受的动力系统。这个观点原本是接受美学提出的,它太重要了,道理很简单,作家的生活对于他的创作心理有着巨大影响。文学的系统性与人的关系如同空气与人的关系——当系统不缺失时是无感的。接受美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即西方当时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的信息化使“接受”成了问题,文学系统的缺失“感动”了接受美学的创立者们。2006年,当社会的信息化到来时,王安忆等作家提出了“当生活超过了文学想象”的问题,表明中国的社会信息化已开始影响到作家的创作。实际上,自1993年起,社会信息化、文化产业化和经济全球化对文学动力系统的影响就开始了,“网络文学”的20年是这一影响持续作用的20年。

    在“三化”的持续作用下,文学系统发生了历史性根本之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继神话、传奇、现实主义和现代题材文学之后,传奇—游戏化俗文这一新的文学样式在网络上生成。它高度淡化人间性,让个体欲望在幻想中实现,从而,利害在“设定”中(游戏只在游戏之中不在游戏之外)走向游戏。它的定型拓展了文学的心理功能,在文学史上第一次显示出艺术前进的阶段性成果。当然,这决不意味着艺术的本质是游戏或艺术起源于游戏,而只说明克罗奇的艺术论作为预言是有合理性的。

    二、讴歌党、人民、英雄、祖国成为文学的光荣使命。发展的不平衡、人与自然矛盾的日益尖锐,需要杰出人物付出和担当,需要用他们的精神鼓励全民以赴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没有这个文学的主旋律,娱乐性亚艺术品就成为了无皮之毛。值得高度注意的是这一文学洪流与“纪实”的结合。这个结合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娱乐性俗文学与纪实的结合不同——它以高扬道德为特征;与文学“五大件”中报告文学的“三性合一”也不同——它以现实虚构文学的式微为前提。

    三、可以为“现实主义”下定义了。七八年来,出于引导网络作家的需要,人们提倡现实主义和写现实题材。交替使用中,不知不觉中,前者逐渐让位于后者。(参见拙作《文学艺术创意学》和《中国网络文学概论》)现在,可以为现实主义下定义了。它作为一个创作流派可作以下规定:1.这个概念不能随时代无限拓展,前苏联和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拓展是没有理论意义的。2.现实主义是虚构艺术,其核心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3.它是社会大转型中的产物。4.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营造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因而是批判的。现实题材的、歌颂主调的、写实的文学,我们通常不再把它称为“现实主义”文学。这与“英雄来自平民”“职业意识”等现代理念相对应。从这儿也可看出,文学,只有从系统上把握才能弄清其流变的实质。

    四、“碎片化阅读”已成常态。1994、1999年我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不过那时是个趋向,今天是普遍。同时,对经典现实主义作品进行“解构”式阅读已成常态。这也是前文所谈“现实主义文学已是历史概念”的立论依据之一(从文学是系统的观点立论)。

    五、未经接受所产生的“前文化”形态愈加膨胀。就是说,文学活动越来越多,文学活动家越来越多;愿意别人读自己作品的人越来越多;评奖授家越来越多。但是,作品的有效接受越来越弱。

    六、与前一条相联系,静态审美的“读”正转向作者与读者的文化互动(内含经济往来)。

    七、文学的“全媒体操作”实现。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一个事实:从硬件到机制为文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另一个是指一种理念:人们在争取用较多媒体推广作品。这里要提出的问题是,在文学全媒体操作的形势下,“供给侧”从内容到传播(营销)怎么调整?例如,哪些人更需要一些庄子?应该用什么形式“供给”?更加形式化、“文化化”的文学在营销上可否投其所好?

    八、从创作到接受,文学正在全面“文化化”(参见本人“文化创意学”系列专著)。

    九、“人人都是作家”的文化现象是社会分工为作家和读者以来的又一次巨大的社会进步,但它的超前实现以作品的良莠不齐为代价。因之,社会应把培养阅读放在高于培养写作的地位。

    十、由于以上种种,文学评论的功能正在转向创意。

    十一、文学作品所含的信息性压倒艺术性,“怎样写”让位于“写什么”。王安忆等作家早就发问“当生活超过了文学想象”,这在今天已是见怪不怪。

    十二、“段子”等新形式层出不穷,交互式写作成为文学“文化化”的一大佐证。

    以上十二条有交叉,为的是把重要的提取出来加以强调。自阳雨发表《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1988年1月30日《文艺报》)的1988年初算起,文学已经进入转型期。至文学的全媒体操作实现(2018年),转型基本完成。今后的长时期内,以上特点将同时并存。如何将工作加之于文学,使之为建设精神文明服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王万举)

    责任编辑:苏琳

    下一篇: 快报名!第二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大赛征集今日启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