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文化文化要闻
  • 分享
  • 李春雷:写出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7-20 10:24:16
    语音播报

    李春雷:写出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文学创作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作者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多下功夫,走进现场,细心观察,明辨是非,敢于直面、敢于剖析,通过精准的文字走进读者的内心。”近日,河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春雷做客河北文学馆读书荟网络直播间,为广大网友做了题为“‘四力’与中国故事”的专题讲座。

    多年来,李春雷在报告文学这片土地上精耕细作,创作出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等21部;中短篇报告文学《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等200余篇,曾两次获得鲁迅文学奖,蝉联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练好‘四力’是写好文章的根本。”李春雷结合自身多年的创作实践,特别是在疫情肆虐期间赶赴武汉一线实地采访的体验与感悟,从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个层面,阐述了报告文学作家如何践行“四力”,写出最真实动人的中国故事。

    “‘四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是一个自下而上,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良性文学创作过程。”李春雷谈到,脚力就是要求作家走出书斋,深入现场,走进火热的现实生活;眼力,则要求作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激浊扬清,增强由小及大、由点及面看问题的能力,发现文学的真善美,传播文学的正能量;脑力,则要求作家具有提炼生活、深入思考的能力,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因而文学作品不应是对生活的简单描摹,它需要作家练就一种缜密的思维,想得全、想得细、想得深;笔力,是检验作家创作能力、作品文学成色的重要指标,作家只有不断增强笔力,才能创作出高品质的文学作品来。

    疫情突如其来,武汉成为抗疫第一线。当被问及接到去武汉采访的任务时内心的真实想法,李春雷坦言,虽然心中有所担忧,但还是当即决定去。“报告文学作家最好的位置就是在现场,这是当代作家的使命和职责。”在武汉的30多天里,李春雷走访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地,采访了身患渐冻症的“铁人院长”张定宇、“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河北90后医护人员张明轩和肖思孟等,真切感受到奋战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艰辛与伟大。“武汉之行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次大的开阔,身在现场所感受和观察到的气氛和细节是任何虚构和想象不能取代的。”李春雷说,身处抗疫一线,面对一个个鲜活的采访对象,使得自己对抗疫精神、对时代有了更多思考,“这是我生命中一场奇特的经历,让我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

    在武汉,李春雷完成《三月正青春》《铁人张定宇》《深夜提灯人》等十余篇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陆续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李春雷认为,目前报告文学亟须提升文学表现力。作家要在文学表现力上下苦功,坚持短实新,反对假长空,多一些平实务实切实,少一些过度铺陈渲染,力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增强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强化脚力、放大眼力、丰盈脑力、激扬笔力,这是新时代作家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声音的必然要求。”(河北日报记者 肖煜)

    责任编辑:郑晓娟

    下一篇: 非遗“老手艺”变身脱贫“新动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