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运河区文化教育

运河滋养武风泱泱——探访运河岸边武术人

沧州日报 2020-11-04 10:51:46
语音播报
  • 分享
  • 运河滋养武风泱泱——探访运河岸边武术人


    京杭大运河从沧州穿境而过,在流经境内253公里的路途中,武术盛行,武风泱泱。沧县劈挂,青县燕青,泊头六合,南皮二郎拳……武术门派繁多,武林高手云集。有人说,“运河滋养了武术,武术繁荣了运河”,经历了千年风霜,如今的沧州武术,在波涛滚滚的运河中,已然沉淀为一种武魂——睿智、坚韧、勇毅和坚定。


    老辈儿东西不能丢

    深秋,清晨的南湖公园,树叶飘落,冷风嗖嗖。广场上,一位身着白色中式服装的老人,挥拳舞臂。他动作迅如脱兔,轻如云鹤,缓急轻重,敏捷灵活,完全不像一位60岁的老人。

    他就是沧州大六合拳第五代传人李俊德。李俊德在清真北大寺附近居住,小时常在运河边玩耍,对自家的把式场子印象深刻,“每天早晚,小小的院子里总是拳来脚去,生龙活虎。”李俊德从小立志:要传承好祖辈留下的东西。

    “镖不喊沧”的传说,版本众多。其中成兴镖局李冠铭说,就来自于六合拳这一门派,这让李俊德无比自豪。相传清朝道光年间,李冠铭(六合拳自成体系)在沧州大南门外成立“成兴镖局”,镖师个个武艺高强,位列近代十大镖局第三名。从运河过往沧州的镖客,仰慕李冠铭和沧州人的武功,到此地纷纷降下镖旗,不再喊镖,以示尊敬。从此,“镖不喊沧”成了武林规矩,也成了沧州的一段历史佳话。

    李俊德喜欢六合拳,从小跟随父亲练习,不仅武功高强,武德也一流。为了把六合拳传承下去,他满腔热情,不辞辛劳。20多岁时,他就在家里收徒传艺,后来担任多个学校的武术教练,还成立了大六合武馆。

    无论春夏秋冬,他都带着学员在南湖公园习武,过往的市民,纷纷竖起大拇指。为给学员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李俊德将武馆开到了运河边的南湖社区,常常在运河两岸习武表演。“从老辈儿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到我这儿失传。”李俊德不仅对外传授,还教儿子习武,儿子李剑明悟性高,肯下功夫,在不少武术比赛中屡获殊荣。


    大运河岸授徒十几载

    夜幕降临,清风楼对岸运河边,沧州运河武馆的学员们排起队形,开始习武。教练丁文江穿梭在孩子们中间,一招一式,边指点边纠正。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极拳、劈挂拳、少林拳的传人,丁文江自幼习武,且颇有建树,那时每天夜里练武过后,丁文江还要在墙根蹲“架子”,一直要蹲到半夜,直到师父一觉醒来,说一声“行了,进屋吧”,他才会停止。

    12年前,丁文江开始在运河边义务教授孩子们练习武术。“沧州武术最鼎盛时,运河两岸隔一段就有一个把式场子,习武风气很浓。”说起选择在运河边传承武术,丁文江说是一种情结,“沧州和沧州武术因运河而兴,运河就像沧州的根脉,没有运河就没有沧州武术的延续和发展!”

    在运河边习武,常有市民围观,孩子们身着武术服,挥拳舞剑,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还时刻传递着正能量。有一年冬天,孩子们正在习武,一位老人滑倒了,很多人围观,但没有人扶起。这时,正在习武的一名学员喊了一声:“丁教练常教我们有武德,要帮助遇到困难的人!”说着,和围观的市民一起,将老人扶了起来,并联系了其家人。

    因常在运河边活动,几年前丁文江还被沧州市回民小学校长“盯”上,聘请他担任学校的武术教练,义务教授孟村八极拳,传承回族文化特色武术。由于教学出色,学校还挂起了《国家级非遗八极拳丁文江传承基地》的牌子。2018年,武术七段的丁文江协助武术六段的儿子丁明琦在大运河东岸开设武馆,“起个什么名字好呢?”他说,“沧州武术文化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馆又紧邻运河,干脆就叫个沧州运河武馆吧。”开馆授徒后,仍然延续了周末运河岸边习武的模式习惯。在武馆的学员中,“小八义”“于家班”等小团队非常出色,不仅在各个级别的武术赛事上摘金夺银屡获奖项,还传承了丁文江仁义豪爽的武者风范。


    为运河和武术发声

    “一部《水浒》传天下,无人不知古沧州。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沧州被误读为穷乡僻壤。”沧州市武协办主任刘永福,在《沧州大运河文化丛书》之《沧州武术》中为沧州正名。

    如果是穷乡僻壤,怎会有清代诗人刘梦《述沧州诗》中“工商如云屯,行舟共曳车,曹储日夜飞,两岸闻喧哗”的繁华景象?经过多年悉心研究和搜集素材,刘永福用了半年时间撰写《沧州武术》,书中不仅有沧州运河历史、运河与城市、沧州武术的起源发展及传承等内容,更有一些颠覆性的新观点。

    “先有大运河,后有沧州城。沧州武术作为中华武术版图的特色地标和沧州文化脉系的重要支撑,得益于运河漕运的盛行和运河文化的滋养。”刘永福在《沧州武术》的后记中说,武术精神已深深扎根沧州运河两岸,渗透到沧州城市肌理,融入到狮城人骨髓中,并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正是这种扎根和渗透,如今的运河沿岸,从沧县、青县,到泊头、东光、吴桥,再到沧州市区,依然有众多的武术人在坚持和坚守,因为他们相信,有了运河风景的日渐秀丽和运河文化的不断传承,沧州武术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责任编辑:吕熠

    下一篇: 新华社刊播:大运河农业生态园 展现古今运河文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