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教育教育观点
  • 分享
  • 语文知识:语文学科建设的必备要素——兼评赵东阳等著《基础教育写作课程与教学研究》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11-15 10:27:12
    语音播报

    语文知识:语文学科建设的必备要素——兼评赵东阳等著《基础教育写作课程与教学研究》

    知识体系是学科建设必备的要素

    构成一门独立学科需要三个基本要素:一是,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二是,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三是,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但是“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很奇葩,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中,指出“语文知识”在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是缺位的,“从语言教育的角度看,没有系统,反映不出语言训练的计划和步骤,碰上什么算什么,因此实际效率很低,又没有一个用来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对学生没有明确的要求。再加上不教系统的语文知识……”张志公先生曾于1984年和1992年两次提出,创建跟语言能力训练密切结合的实际应用语言的知识系统。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语文学科并没有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

    赵东阳老师等在《基础教育写作课程与教学研究》一书中,客观分析了目前语文一线教师的教学现状: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领域和写作教学领域的存在状态,仍然是零碎的、散落的,并未构建起有序的系列。因此,教学经验就成为教师能否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没有经验的教师,阅读教学只能一篇篇讲课文,遇到什么知识讲授什么知识;写作教学,只会布置一个个习作题目,至于学生在练习写作过程中,用到什么写作方法就算什么方法,用到了且用得好,即为优秀作品。用到了用得不好,或者没有用到,作品平铺直叙,即为劣等作品。

    语文知识体系建设的悖论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目前,我国关于语文知识体系的认识,就陷入悖论状态,把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对立起来。

    李海林在《语文本体与语文构成》一文中,发表了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看法:“从语文的本质这个层面来看,语文是超知识的,或者说是非知识的。” “语文涉及到知识,但语文不能被看作一个知识系统,尤其不能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把语文当作知识来学,既不符合语文的规律,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这种认识很普遍,并且已经写入《语文新课程标准》。

    赵东阳老师等在《基础教育写作课程与教学研究》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语文知识体系构建的阻碍,源于对知识认识的偏差。传统上,我国很多语文研究者习惯于把知识和能力作为对立统一的概念而存在。根据现代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J. Anderson)、梅耶(R.E.Mayer)的研究,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赵东阳老师认为,一门学科知识体系,应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一个掌握了某一学科知识的人,应具备包含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个方面知识的知识结构。掌握并能够运用陈述性知识,就拥有了了解、阐释世界的能力;掌握并能够运用程序性知识就拥有了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能力;掌握并能够运用策略性知识,就拥有了运用方法更好地了解阐释世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我国传统上语文研究者对于知识的认识仅限于陈述性知识的内涵,这种认识上的狭隘,严重阻碍了语文学科的发展。

    语文学科实用知识体系建设

    构建语文学科实用知识体系,是张志公先生多年的执念。《基础教育写作课程与教学研究》一书,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基础教育写作的角度,对语文学科实用知识体系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赵东阳老师等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核心理念,统筹基础教育写作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构建了学生写作能力递升信息支持系统。系统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内容信息支持系统,即习作点信息支持系统;第二部分为课程实施信息支持系统,它由四个方面的系列信息子系统构成,分别为领悟点信息支持系统、内容点信息支持系统、逻辑点信息支持系统、言语点信息支持系统。五个信息支持系统,习作点信息支持系统是纲目,其他四个信息支持系统紧紧围绕纲目而实施,构成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以完成递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

    作者简介:王海彬(1974- ),男,河北承德人,承德市双桥区冯营子中学校长、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管理、语文教育。

    责任编辑:赵宏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