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教育教育观点
  • 分享
  • 基于“校园贷”凸显的大学生信用安全教育缺失以及应对策略探讨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8-10 10:33:15
    语音播报

    基于“校园贷”凸显的大学生信用安全教育缺失以及应对策略探讨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随着不断扩展,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人众,吸引了不少逐利者,很多网络贷款平台纷纷扎根校园。“校园贷”通过向大学生发放贷款、零首付购物或分期购物来获取利息,成为部分大学生解决资金不足的常用手段。但因大学生自身未有稳定的收入,也缺乏对平台贷款知识的了解,导致部分学生陷进逾期还款的恶性循环状态,并频频引发了很多恶性甚至违法事件等。“校园贷”的野蛮生长和无序扩张,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甚至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高校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信用安全教育,积极建立网络贷款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机制,以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实现健康成才、和谐发展。

    “校园贷”对高校和大学生的危害

    较低的贷款门槛误导学生消费理念

    2013 年“校园贷”业务开始入驻高校,2014~2015 年期间开展“校园贷”的网络金融平台多达108家,私人开展大学生借贷的机构更是数不胜数。2015 年,“蚂蚁聚宝”对全国232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35% 的大学生在2014年使用过“校园贷”。“秒速放款、无抵押、无担保”是“校园贷”平台的常见宣传语,在贷款过程中,学生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就可以申请到 1000 元以上的分期购物贷款或现金分期。手续之简便,步骤之简单,放款之迅速,使得学生在经济困难或有不切实际消费欲望时,只要通过“校园贷”就可获得资金。较低的贷款门槛给大学生消费观带了了很大的误导。在高消费带来的攀比心理作用下,以及“校园贷”推销员的诱导、蛊惑下,不少学生都尝试使用“校园贷”来满足虚荣心。

    超高的还款费用导致学生深陷还款泥潭

    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简单,对信贷知识了解不多、征信意识不强,借贷事实容易达成,且有学校和家庭作保障,违约追缴成本低。另外,各级学校缺少对学生的理财教育,再加上大学生处理事件能力不足,低估了借贷机构追讨债务的能力与手段,当要发生借贷逾期时,为避免父母、同学、老师知晓,只能通过不同的平台继续借款来偿还贷款,进而深陷还款泥潭,甚至引发了盗用同学信息、诈骗、自杀、“裸体贷”等恶性事件。而当家长知道事件后,出于爱子心切,明知借贷利率不合理,也会选择为孩子“埋单”。因而,各网络平台纷纷抢占大学生信贷市场。网络贷款平台打着“信用消费”的幌子,实质却与社会上的“高利贷”没有区别,有的平台甚至借政策漏洞进行恶意借贷。大学生一旦深陷“校园贷”泥潭,不仅影响学业,也会给自己的未来发展和家庭带来很大的影响。

    “校园贷”凸显出高校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安全教育缺失

     高校对大学生的金融知识和财商教育不足

    美国作家罗伯特·清崎在其所著的《富爸爸穷爸爸》认为,财商是对理财智慧量化后的值,其关系到如何量化我们的理财智慧。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理财教育起步晚,发展速度慢,范围窄,学生们认识不到“钱”的价值所在,也不知道有了钱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这也是高校“校园贷”系列事件发生的根源。在国外很多家庭,理财教育从小抓起,然而在我国,很多家庭的孩子一直被保护在温室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缺少基本的家庭理财意识与知识教育。理财能力的低下,不仅使学生不能宏观规划自己的消费,也很容易养成不负责任、不顾后果的非理性消费习惯。“校园贷”以“低息”吸引大学生参与,大学生因缺乏信贷和基本金融常识,主观、片面地相信低至0.99%利息的承诺,而对合同中的各项费用、责任等条款,却视而不见。经核算,网络借贷平台中最低年利率为13.7%,一般为20%-35%,如果违约,平台还会按照每天0.5%收取违约金,各项罚息加逾期违约金加起来,使得借款利息高达40%以上。可见,如何正确看待财富、学会理性消费、规避财务风险,建立起健康积极的财富观,已成为青少年教育中亟待弥补的一课。

    高校教育中缺乏信用知识教育和借贷风险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在2015年发布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查报告》,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名大学生中,有90%的大学生自认为能基本或完全做到诚信,有60%的大学生对于信用知识不是很了解,近80%大学生没听过个人信用报告,有近40%的大学生曾发生逾期还款问题,有2%的大学生经常不按时还信用卡。无知者无畏,对个人信用知识的了解缺乏,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勇敢”选择网贷。使用“校园贷”的大学生,对于借贷的风险缺少深刻的认知,当违约后,平台催款人员会频繁地电话和登门暴力催款,或联系、威胁借款人父母,甚至会有意将违约事件在大学生的周围人际关系网中进行散播,严重扰乱了借贷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当大学生享受“校园贷”的时候,也意味着选择了更多风险。

    高校缺少对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教育

    “校园贷”凸显出大学生对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高校也在教育这方面存在缺位。例如,河南某高校郑姓学生从2015年起,先后利用28名同学身份信息,借了60多万元的网络贷款,最后,因无力偿还而自杀。但在舆论高度关注下,案件的后续处理却举步维艰。缺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防范,不真实个人信用,必然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加强对大学生信用安全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融汇财商教育

    财富是个人及其社会存在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财商比智商和情商还重要。智商和情商只能形成知识和生产力,财商却能形成产出。学生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青少年学生只有经过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与训练,培养财商,拥有聪慧的经济头脑,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肩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因此,高校应当在教育教学中融汇财商教育,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财商教育应当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师开展具体课程教学活动中,财商教育也应是题中之义;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炫富行为,要多进行正面教育与引导。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习得系统的理财知识和理财操作能力。

    通过家校合作进行正确的消费引导和信用安全教育

    “校园贷”借贷平台在大学生违约时,首选的便是向家长催款,假如大学生家长缺少对网络金融借贷防范知识的了解,将会直接会影响学生本人的判断,甚至会使大学生在循环借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高校与大学生家长应加强合作,通过家校合作教育来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大学生能进行理性消费,认知到网络贷款的风险,并学会加强自身的信用安全防范。如果大学生消费严重超出家庭承担能力,高校和家长应共同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对于出现借贷问题的大学生,要及时进行干预和帮助,以避免家庭出现更大的经济损失,防止大学生遭受更多的心理创伤及悲剧事件发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外因还需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家长、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帮助大学生认清财富本质,掌握财富变动规律,才能拥有美好的财富人生。高校也应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理财活动当中来,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财意识,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和信用安全意识。

    通过诚信教育强化信用安全普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诚信,大学生的信用认知和诚信状况,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构成内容,因此,高校需要在教育中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在现有诚信教育体系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信用问题及信用安全问题,帮助大学生重视保护个人信用。高校应建立一套适用本校本院的征信体系,为大学生建立在校诚信档案,并与学分挂钩,以督促、提醒大学生维护个人信用。在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时,要注意提醒还款和珍视信用问题,并在过程中加强监管和信用安全教育。高校应根据当前突出的“校园贷”案件,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信用安全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信用风险防控能力。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学会克制冲动消费,建立正常和谐人际关系,防止出现认知偏差。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大学生对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辨识能力,自觉抵制非法获利诱惑,做好个人证件的管理和私密信息保护。

    综上所述,“校园贷”引发的不良事件给高校和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它隐藏的风

    险也是无法预测的,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信用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掌握基本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建立良性的大学生同窗情谊,以实现自我健康、和谐地成长和发展。另外,社会也要对“校园贷”加强规范和监管,使其真正回归其基本金融功能,避免对高校和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杨鑫悦)

    【参考文献】

    [1]陈雪梅,曾青,赵怡雪. “校园贷”对学生和高校的影响及解决方法[J]. 中国商论,2017,(23):189-191.

    [2]胥青. “校园贷”的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6):62-64.

    [3]黄春霞,孟宪喆,李华臣. “校园贷”凸显的大学生信用安全教育缺失及应对策略[J]. 高校辅导员,2017,(03):72-75.

    [4]蒋凤锁. 高校“校园贷”干预途径研究[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2):30-33+73.

    责任编辑:郑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