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国学课堂国学课堂
  • 分享
  • 《道德经》之持保三宝

    来源: 2019-01-02 14:35:05
    语音播报

    《道德经》之持保三宝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兹卫之。(第67章)

    [译文]天下人都说,道太大了,似乎什么都不像。正因为它太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东西。如果它像一种具体东西,那么它早就趋于细小而不是道了。我有三种法宝,是应该永远持有珍重的:第一是仁慈柔和,第二是俭朴清静,第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仁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朴,所以能宽广;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掉了仁慈而追求勇武,舍弃了俭朴而追求宽广,舍弃处下退让而追求争先,结果只有死亡。仁慈,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坚固。天道将救助一个人,就会让他处于一种柔弱的状态。

    [逻辑结构]本章内容是先讲“道”后讲“德”,隐示从道修德。一讲道之伟大,大道无形;再讲德为道之用,道之行,提出“三宝”,亦即道的三条基本原则:“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本章属于“德经”,故“三宝”是本章论述重点。“三宝”之中“慈”为重中之重。

    [思想观点]老子所说“三宝”:一是仁慈,也就是仁爱之心和慈柔之心;二是俭朴,也就是节俭、不奢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也就是廉和处下、不露锋芒。这里所体现的守弱、寡欲、处下、不争的思想,正是老子无为的观点。“三宝”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仁慈”是思想基础,有仁慈之心,才有无畏的勇气,即所谓“仁者无敌”。“节俭”是行为准则,清心寡欲者才会方正廉洁无为而治,人民才能安宁富足,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不敢为天下先”是待人处世的方式态度,指的是始终不敢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和国家之上。总之,“三宝”是修身、齐家、治国、用兵值得“技而保之”的法宝。

    [古为今用]2500年前老子提出的“三宝”,今天仍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慈”是仁爱和善,今人仍将它作为核心价值观。慈母是伟大的,母慈子孝是和睦家庭的写照,仁慈的领袖施行仁政,万众敬仰。人人兼相慈爱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再说“节俭”,当今整顿四风,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意义十分重大。《墨子·辞过》上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诸葛亮《诫子书》上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李商隐《咏史》上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名言印证了老子的观点,也警示了今人,作为领导,舍慈舍俭,必然产生腐败,对于国家,舍慈舍俭,将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最后再说说“不敢为天下先”,今天人们常听说“敢为天下先”,其实两者自然引发我们哲学的思考。在开拓创新的征途上,我们首先要发扬儒家“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精神,但当我们要研究取得成功的策略,又不得不采取道家“不敢为天下先”谦卑处下的态度和以退为进的策略。《易经·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敢为天下先”是“阳”,“不敢为天下先”是“阴”,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这一阴一阳之道,就需要我们辩证思维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是我们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作者系市国学研究会学术委员) 


    责任编辑:郑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