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峰峰矿区新闻峰峰文化旅游
  • 分享
  • 峰峰这个村明代就有 武安磁州两地不同风俗在此交汇

    来源:微观峰峰 2017-07-03 10:27:12
    语音播报

    峰峰这个村明代就有 武安磁州两地不同风俗在此交汇

    峰峰这个村明代就有 武安磁州两地不同风俗在此交汇

    牛二庄村是峰峰矿区最北端大社镇下辖的一个村子,位于峰峰矿区大社镇的西南五公里处,鼓山最高峰老石台(891米)东南八里的山前台地上,历史上归磁州管辖。

    关于牛二庄村建村的历史在查阅《磁州志》与其它志书未见有记载,但在当地流传有两种说法。一是隋末唐初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村庄就有一定规模,夏王窦建德领兵在村西南的苍龙山上与沧州刺史窦宗交战村子时,在村里筹集过粮草。二是北宋初年,至宋末元初,元世祖忽必烈的蒙古铁骑横扫中原时,当地的村民为躲避战乱,大举南逃,只留下了一些孤寡老人后村庄萧条殆尽。以上两种说法只是传说而已。有详细史料记载的是,村中陈家祠堂内保存完好的明嘉靖五年(1526年)陈姓始祖创建祠堂的碑记,碑刻记载:先祖陈华先、陈华生兄弟二人自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从山西省洪洞县大移到此,开土拓僵,艰难创业,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土地和大片山岭树木,至第四世渐成望族。陈氏祠堂初建于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祠堂由陈家第四世陈鑑、陈鎧、陈锐、陈镜、陈钦弟兄五人修建,立石刻家谱碑一座,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重修,民国十年(1921年)再修时立陈家家训碑,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祭祀之便,在二十六世陈必富、二十九世陈仕新的倡导下,在村中重建祠堂。从陈家族谱遗存的资料来看,自建祠六百余年的历史变迁的碑记完整无缺。由陈姓祠堂的碑刻记载可知,牛二庄村建村的确切时间在明朝初年。

    牛二庄村名的来历,大都以为村中牛姓居多而叫牛二庄,其实不是这回事。据陈家祠堂内的碑刻也有记载:陈姓先祖从山西移居到此时,最先寄居在西佐村,站稳脚跟后在鼓山东麓一个酷似牛心锤的小山峰下开垦荒地,修筑梯田,家族富裕后,在小山牛心锤的周围置办了一些田产,并从西佐村迁出择地而居到现村址。陈家的田产明嘉靖五年碑记载的非常清楚;田产南至阴山门,东至黄山岭,西至鏊子顶,北至卖主界。这样看来,陈家土地主要在村西南,鼓山分水岭东流水中段的地界大部分为陈家所有,面积之大,地域之广,实为罕见。随着家族人口的增加,为了便于管理家族事务,更为了增强同宗同祖的凝聚力,增强子孙道德的约束力,保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好传统,由陈鑑、陈鎧、陈锐、陈镜、陈钦弟兄五人共同出资,在牛心锤山下下的山坳了建立了一座佛堂,着僧人亮东看守。也是平时春播种、夏管理、秋收割庄稼时作为存放农具和临时歇息地,至明末时把佛堂改成祠堂。陈家人把定居的村子叫牛心庄,当地人叫的顺口,称牛庄,1955年峰峰集团在村东筹建矿井时改称牛二庄矿,村子也叫牛二庄,并一直延续至今。

    1952年峰峰矿区成立前,历史上由于行政区划长期属磁州,牛二庄村人无论从说话口音口语,走亲访友,接人待客规矩,红白喜事料理,民风民俗的风俗习惯等与磁州一样。与之相邻的薛村、大社如待客的饭菜上有很大区别,除凉菜基本一样外,热菜薛村、大社每样单独热炒,称炒菜,也叫吃席;而牛二庄村则把全部的蔬菜放到大锅里熬炖,称大锅菜,也叫熬菜;主食也不一样,薛村、大社主食有两道饭,馒头与大米饭,而牛二庄随磁州主食只有馒头,只有一道饭,这是其一。其二,牛二庄有外婆每年给外甥送羊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新小麦下来,外婆家选最好的精面粉做成羊的形状蒸熟后送外甥,一般是一只重五斤的大羊,还有十二只小羊,和有十二生肖的面塑陪衬,从一周岁开始一只要送到小孩长到十二周岁,男孩送山羊做的面塑, 女孩送绵羊做的面塑,中间不能间断,若有其它原因间断,来年的五月外婆家要送一只真羊给外甥。而薛村、大社就没有此习俗。真是十里地不同天,三里地不同俗。武安、磁州两地的的不同风俗在此交汇、渗透、融合,又衍生出许多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

    明代至今,牛二庄村是鼓山东麓方圆几十里地内最大的村子,有人口有四千多。街道布局以一条东西大街为界,把村子一分为二,街北为后街,街南为前街。前街有陈姓、王姓、郜姓等;王姓、郜姓是小户人家。以陈姓为主,陈姓也是最先定居到此的老户,更是大家族;后街以杜姓为主,是建村后陆续迁来的小家族。陈家作为旺族大家,历代在村里是统治者与管理者,村中大社首历来为陈姓族人。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的年代,文化娱乐活动少之又少,只有信奉神灵作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来寄托对生活的美好向望,过去在闭塞的中国农村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佛教、道教、儒教正好适应于乡村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需求。牛二庄是古庙宇最多的一个村子,直到现在保存较完好五座。一是村中心的五龙庙,始建于明天启天启二年(1622年),碑刻保存完好;二是与之一墙之隔的念佛堂坐北朝南,堂内有释迦摩尼、太上老君、孔圣人塑像,把三个不同的教派供奉于同一庙堂之上,现在看来既新鲜好奇,也很有创意。念佛堂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清道光十年(1830年),磁州一带发生地震,庙宇坍塌,道光十二年重修时把两座庙宇建在一个院中,现在的建筑是道光年间的遗存,碑刻保存完好,听村里老者说,念佛堂和五龙庙的香火供奉人和庙主是前街陈姓和王姓。三是观音堂,位于大街西面的南侧,座东朝西,一进院落,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682年)内供奉观音菩萨,香火供奉人和庙主是郜姓。四是娑婆爷庙,位于村街北村戏台院的西侧,坐北朝南,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戏院时庙宇被占,现仅存一间小房,始建于明万里年间,香火供奉人和庙主是杜姓。五是陈家祠堂,座南面北,一进院落,祠堂初建于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祠堂由陈家第四世陈鑑、陈鎧、陈锐、陈镜、陈钦弟兄五人修建,立石刻家谱碑一座,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重修,民国十年(1921年)再修时立陈家家训碑,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祭祀之便,在二十六世陈必富、二十九世陈仕新的倡导下,在村中重建祠堂。现建筑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座南朝北,南北20.4米,东西宽14.2米,占地面积289.69平方米,由大门、仪门、东、西厢房三间,正房三间、供桌、碑刻四通等组成,厢房是平房,主房为青石廊柱廊檐抱厦,与周围民居平房不同的是,屋顶为硬山布瓦歇山顶。从陈家祠堂保存的碑刻和家谱资料来看,陈家从定居已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在人口、族谱、字辈延续、财产变迁等脉络清晰,家谱记载从未间断,时间跨度之长,保持之完整这在民间的家谱中实属罕见,也为研究本地域内周围的村庄、人口、土地等历史变迁提供了最好的佐证,更见证了牛二庄村六百年的历史变迁。

    牛二庄村北有一条自然沟壑,是鼓山东麓山洪爆发时向东的排水通道,方圆十几里地的人叫二十四会沟,提起这条沟那可是有来历的。

    在沟的南北三里地内有五个村庄,从南往北依次是牛二庄、庄里、彦亭、南岗、薛村,这五个村历来有相互联姻的习俗,由于地域,亲戚等原因,往来走动十分频繁,在人际交流上有许多亲近感。从明永乐初年起,武安、磁州归河南彰德府(今安阳)管辖,彰德府至武安县城的官员调动、信使往来,粮草筹集必须要走官道,官道从武安县城出发,沿东南方向,过流泉里、疏村里、经南大社、薛村、南岗、过牛二庄,一路往南经磁州城至彰德府。官道修建的征地、桥梁建设等费用要沿途村庄按人口多少摊派,桥梁的建设要有五村公同负担。五村社首齐聚庄里村(牛二庄村距桥址近),商讨修桥事宜。两年后,桥建成,五村社首和村民齐聚桥上庆祝官道开通,接下来为桥的名字发生了争执,有的说叫五村桥,有的说叫官路桥。德高望重的牛二庄村大社首陈国德和庄里村社首苏永成提议,桥是正月二十四建成的,把这天定为五村的庙会日,庙会的会址就在桥的两边,桥就叫二十四会桥,沟叫二十四会沟,其它社首一致拍手赞同,正月二十四庙会,从明朝初年起,一只延续了近六百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会址转移到牛二庄村,时过境迁其于四村各自有了各自的庙会,但牛二庄从仍然过正月二十四庙会。

    据遗存在桥北头的碑刻记载:现在的石桥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时的遗存。清道光十年(1830年)磁州发生大地震,石桥坍塌,五村社首联合出银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了石桥;桥长三丈,高一丈五尺,单孔,桥栏杆有精美的狮子石雕,桥身完好,栏杆和石雕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遭破坏,桥北头东侧遗留有狮子石雕。直到现在,古老的石桥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默默矗立在沟上,仍然为五村百姓的往来提供着便利。

    牛二庄是产煤的地方。据清康熙《磁州志》记载:近山又穴地职煤毂为生。清乾隆《广平府》载:五年广平府呈,据磁州申称遵州境之内,西北离州四五十里,向有产煤炭窑口,具系小民自备工本开采,九沾利毛。志书中提到的近山又穴地职煤毂为生和产煤炭窑口,具系小民自备工本开采。指的就是鼓山东麓的西佐、牛二庄、薛村和南大社一带。

    而真正的煤炭成规模开采成产业的是在光绪年间,当时牛二庄村与薛村的两个窑主崔重九,李慕韩有亲戚关系,牛二庄村的许多人持银入股后,两家联合成立了《裕武股份有限公司》,日产煤炭50多吨,时日不长,庄里、彦亭、南岗也加入了煤炭的开采,至民国初年五村联合成立了《盛和股份有限公司》,日产原煤近百吨。据民国版《武安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南乡胡峪村出现了煤炭开采业,几个股东同年创办了《鼎盛股份有限公司》日产煤炭100多吨,为武安煤炭开采之先河。民国初年,南大社村创办了《兴武股份有限公司》,日产煤炭50多吨,时日不长,薛村也创办了《裕武股份有限公司》,日产煤炭50多吨。两年后,五村又合股创办了《盛和股份有限公司》,日产原煤近百吨。《武安县志》中未提及牛二庄村原因有二、一是牛二庄隶属磁州,武安县志不于记载;二是牛二庄村不是窑主,只是持股人。

    牛二庄和薛村的煤炭全部分布在二十四会沟的两边。煤炭的开采使牛二庄人很快富裕起来,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为了使煤窑窑工有精神寄托,更为了煤窑的安全,五村窑主和社首决定在二十四会桥的北头修建窑神庙,建庙所需银两有五村窑主负担。该庙一进院落,庙堂高大,金碧辉煌,与二十四会桥遥相呼应,甚为壮观,香火十分旺盛,除了窑工和窑主初一十五祭拜外,方圆十几里地的香客也到此祈福求祥。正月二十四会其间,是全年最热闹的时候,连唱七天大戏,烧香拜佛的香客,卖小吃的摊位,赶庙会的村民,人山人海。至民国末年,是鼓山以东影响最大的庙会,窑神庙也是当地最灵验的庙宇。(孟祥书)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董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