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频道公益普法

维权先锋丨李福友:“小和睦”铸就“大和谐”

燕赵女性 2021-06-10 16:13:13
语音播报
  • 分享
  • 维权先锋丨李福友:“小和睦”铸就“大和谐”

    开 栏 语

    2021年,一个特殊的年份。当各行各业纷纷献礼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各位朋友,您可知道,在这如歌的岁月中,有那么一群为了维护妇女权益不懈奋斗的勇士,他们敬畏法律,坚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他们不惧挑战,全力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他们心怀大爱,把法治温暖送到妇女姐妹和孩子们中间。

    河北省妇联从中选取了部分优秀代表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家和万事兴。家庭作为最小的社会单元,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几年,婚姻家庭咨询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催生了“婚姻家庭调解员”这项更具建设性、正能量的新职业。李福友从事的就是这样一个职业。

    2018年9月,沧州市妇联以“家”为突破口,依托沧州市婚姻服务行业协会,成立了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协调婚姻关系,化解家庭矛盾。已有两年婚姻调解经验的李福友担任了婚调委主任。从事婚调工作以来,李福友努力拓展工作领域,深入探索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有力地维护了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个人已成功调解案件100多起。从城市到乡村,从家庭到单位,他的足迹踏遍沧州地区,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将要断的“红线”接回去。

    李福友根据多年的婚姻调解经验介绍说,在婚姻家庭纠纷中,40%的纠纷能调解和好,60%的纠纷能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但调解过程中,如何“不把调解当过场”,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很关键。

    找到平衡点 念好“婆媳经”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经”。

    不久前,调解中心遇到了一对因房子问题而矛盾重重的婆媳。婆婆赵兰曾答应媳妇刘雨和儿子卫强,结婚后给他们买套90平方米的房子,但是到孙子上小学了都没买。每当刘雨不经意间提起这件事,婆婆不是敷衍两句,就是不耐烦地推托:“你也不看看这房价涨的多厉害,我现在还买得起吗?”

    刘雨经常向丈夫抱怨对婆婆的不满。时间久了,夫妻俩常为房子的事争吵,甚至刘雨提出,如果不买房就要离婚。卫强不想离婚,但家庭关系逐渐恶化。无奈,他来到调解中心求助。

    刚好李福友接待了他。在李福友看来,任何纠纷的形成都有原因,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调解应像中医诊病一样,需要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判断来访者所说事情的真相,了解当事人的性格、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等,通过“号脉”,找到症结,做到有的放矢。

    听了卫强的讲述,李福友觉得不能只听他的一面之辞,于是,他派了一位与赵兰年龄相当的调解员,了解婆媳房战的来龙去脉。

    原来,赵兰还有一个大儿子,大儿子结婚时,赵兰花了10万元帮助支付首付,买了一套90平米的房子。但当时房子才3000多元一平米,而到了卫强结婚时,房价已经涨到1万元一平米。如果给卫强花20万元支付首付,大儿子和儿媳也会有怨言。加之,赵兰就是普通职工,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也是不小的负担。

    同时,李福友又找到刘雨。通过交谈得到,她对婆婆的怨气由来已久:结婚前房价还不算太高,赵兰没能资助他们买房,以至于如今一家三口只能住在一套公租房里。所以,她把所有的不满都归咎于婆婆身上,甚至已经很久没有叫过婆婆一声“妈”了。

    了解了各自的想法,李福友先是以长者的身份,引导刘雨意识到,子女成年后,不能将父母的资助认定为理所应当,父母没有法定义务帮助子女购房。同时,在了解了赵兰的家庭状况后,调解员建议她一碗水端平,她有一套即将拆迁的房子,无论获得的是拆迁款,还是房子,卫强分60%,大儿子分40%。赵兰最终接受了。

    刘雨渐渐发生转变,认识到自己有不对之处,赵兰也愿意为儿子的婚姻做出让步。看到双方态度有所缓和,李福友变换调解模式,面对面调解,让他们意识到,家庭和睦才是最重要的。最终,在调解员的引导下,刘雨拉起婆婆的手,伴随着一声“妈!”,婆媳俩的紧张关系总算有了缓解。

    生活中,类似有刘雨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李福友也希望通过这一案例告诉年轻人,父母资助子女买房已属常态,但不能将此视为理所应当。另外,在处理婆媳关系中,儿子的作用很重要。倘若儿子只听信一面之词,偏袒一方,指责另一方,就会矛盾加剧。所以学会找到平衡点,对解决家庭矛盾至关重要。

    找到切入口 变更抚养权

    温和接待,耐心倾听,让求助者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把心中的情绪都排解出来,此时调解员一定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准确把握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及诉求,从中发现切入点。有些矛盾就是在这样的调解步骤中迎刃而解,这是李福友从事多年调解工作的经验总结。

    “我就是想看看儿子阳阳,前夫刘勤已经不在了,儿子应该归我抚养,可是爷爷奶奶就是不放手。”黄婕向调解员哭诉着她的质疑与不满。

    刘勤是刘双夫妇的独子。6年前黄婕与刘勤结婚,不久生下儿子阳阳。婚后,刘勤夫妻一直住在父母的房子里,因生活习惯的差异和育儿理念的不同,黄婕经常与公婆发生矛盾,夫妻感情受到影响。2017年2月,矛盾无法调和,两人调解离婚。当时,黄婕考虑到自己没有稳定的收入,同意将孩子归刘勤抚养,希望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再将孩子接过来。可未曾想到,离婚后不久,刘勤在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不幸身亡。

    儿子出事后,刘双夫妇没有将儿子去世的消息告知黄婕,阳阳由刘双夫妇照顾。几年过去了,黄婕带着打工赚的钱回到老家。这时,她才从亲友口中得知前夫去世的消息。

    “刘勤去世了,为何不早点通知我?”黄婕质问前公婆,并希望变更阳阳的抚养权。刘双夫妇不仅对黄婕的质问不愿回应,还阻挠她对阳阳的探望。无奈,黄婕来到调解中心求助。

    从法律上讲,黄婕要回孩子的抚养权不成问题,但双方的矛盾已经很深,调解员如果不能取得双方的信任,调解工作则无法开展,更不可能让积怨很深的双方做出让步。

    调解员先是拨通了刘双夫妇的电话,诚恳地说,刘勤已经不在了,现在孙子又要被黄婕领走,从感情上接受不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感情不能代替法律。孩子也需要母爱,让他跟着母亲生活,对他将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好处。

    在通话中,调解员明显察觉出老人躲闪和回避的态度。次日,调解员亲自上门,此时刘双道出了他们的真实想法与顾虑。

    原来,刘勤过世后,阳阳成为他们的情感寄托。也许是出于对“失独”的恐惧,担心再也看不到孩子,所以他们始终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黄婕。另外,儿子去世后,他们抚养孙子已4年。其间,作为母亲的黄婕毫无付出,现在孩子大了,她却来要孩子,他们不能接受。

    了解了老人的想法,调解员开解道,虽然他们与黄婕因种种琐事互有不满,但黄婕与阳阳的母子关系无法改变。调解员还找到一个切入口,把刘双夫妇面临的现实困境摆在面前:随着两位老人年纪的增大,无论是精力还是物质方面,都很难满足阳阳的需求;而黄婕如今有了稳定的工作与经济收入,对于阳阳的成长更有利。一番劝解后,刘双夫妇同意再做考虑。他们的态度,让调解员看到了调解成功的希望。

    另一边调解员找到黄婕,希望她能够放下积怨,理解刘双夫妇的心情,逝者已去,留下来的人应该更加好好珍惜现有的亲情。

    经过几番调解,刘双夫妇同意将孩子交由黄婕抚养。黄婕也同意带孩子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来看望爷爷奶奶。一场因孩子抚养问题引发的纠纷圆满化解。

    调解员说,初次与刘双夫妇交谈,就对他们失去独子的遭遇很同情。但同时作为调解员的他们也犯了难,因为从法律的角度讲,老人的做法是没有依据的。但最终经过理性分析,调解员找到了切入点,即老人面临的现实困境。刘双夫妇感受到调解员真心为他们着想,接受了建议。

    上述两个案例只是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在他们的努力下,几十件纠纷得以化解,几十个家庭的生活重新开始。耐心、细心、真心,李福友和他的队友们用一颗颗博爱的心,让许多裂痕婚姻破镜重圆。他们的付出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李福友和婚调委先后荣获“河北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河北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沧州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沧州市家庭儿童慈善奖先进集体”“运河区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

    家事纠纷看起来简单,但很多看似复杂的社会问题,都与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家事无小事,社会大家庭的和谐离不开每一个小家庭的幸福,无数与李福友一样的婚姻调解工作人员正是这份幸福的见证者与守护者。(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王立坤

    下一篇: 河北省律师行业民法典知识竞赛圆满落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