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点亮幸福梦——河北港口集团张北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12-24 11:25:00
语音播报

点亮幸福梦——河北港口集团张北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河北港口集团让我明白了扶贫这两个字代表了怎样一个伟大的事业。”80后席卫琴出生在张北县公会镇盘城房村,是地地道道的“贫二代”。由于父亲病故,母亲体弱,哥哥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她十几年间一直在外打工,靠微薄的收入苦苦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如何能一边在千里之外为家里赚来“面包”,一边照料好老家至亲们的衣食起居,成了她无法克服的难题。

“这回好了,河北港口集团在家乡建起了养老社区,我就可以在家门口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亲人了,一切都和做梦一样。”如今,席卫琴被聘为张北“幸福港湾”养老社区院长助理,谈到扶贫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她的双眼湿润起来。

2017年,河北港口集团响应脱贫攻坚号召,承担起张北县盘城房村、东号村、落花营村3个省级深度贫困村的扶贫攻坚任务,以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激活地方“造血功能”,以精神文化帮扶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着河港力量。

以人为本的宏伟征程

“爱家园,睦邻里,民风善,守规矩;建设好,新农村,本条约,需牢记......”在张家口市张北县盘城房村,360字的“村规民约三字经”赫然写在宽大整洁的村民文化广场正东墙上。它面前平整宽阔的村路通向一座座翻修一新的村舍,一派“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抬头看苍穹,一碧千里、万里无云,低头见村外草原辽阔、牛羊成群,处处可见村民洋溢幸福的笑脸。很难想象,眼前这桃花源般的村子,曾经是一个满目荒芜、人丁寥落、到处是歪歪斜斜土坯房的贫困村。

坐落在张北坝上边陲的盘城房村、东号村和落花营村,3个行政村的常住人口加一块也就只有342户600余人,空心率达75%,平均年龄超过了65岁,空心村、危房、疾病、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围绕这一系列影响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河北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子玉多次赶赴张北,进村入户深入调研,连夜召开专题研讨会,先后2次与当地政府沟通对接,提出以“易地搬迁扶贫”为突破口,放大人口聚集效应、缓解区域贫困,还土地给草原、改善环境质量,实现脱贫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攻坚思路,得到张家口市、张北县政府的首肯。为综合解决“危房”“空心”“疾病”“养老”难题,河北港口集团向张北县政府无偿捐赠1400万元,建设实施同时具备扶贫、养老、医疗功能的张北“幸福港湾”养老社区(一期)工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曹子玉先后6次组织研究完善养老社区设计方案,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对于涉及老人起居生活的每个细节提出整改方案,尽最大努力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提高社区安全性、方便性和舒适性;总经理刘广海、党委副书记宋敬中等集团领导也多次前往现场督导施工质量和进度,力求将“幸福港湾”打造成脱贫攻坚的精品工程。经过13个月、近400个日夜的建设,占地6.9亩、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有105个房间的“幸福港湾”养老社区(一期)工程圆满竣工。社区内养老住房、医务室、护理室、活动室、浴室、餐厅、厨房、洗衣房等一应俱全,目前首批50余名贫困老人入住社区。他们在这里生病有人看、孤单有人陪,一起下棋、打牌、跳舞,享受着多姿多彩的幸福晚年生活。“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院长带着我们帮每位新入住的老人洗上了热水澡,从里到外为他们换上新衣服,让老人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席卫琴说。

扶贫攻坚坚持以人为本。为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河北港口集团组织68名企业干部与张北3个深度贫困村的333个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结对帮扶责任人每2个月至少走访慰问1次贫困户,与每一户帮扶对象面对面交流,了解致贫原因,帮助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帮助村民解决难题,做实事、办好事,在寒冷的张北土地上留下了一个个温暖的足迹。

盘成房村民吴玉莲对河北港口集团的帮助一直记在心里。今年6月,港口集团水暖公司劳资科长杨新友在看望久病在床的结对帮扶对象吴玉莲时,发现她有放弃治疗的想法。深入沟通后得知,由于住院费用报销太少,她已经无力继续支付治疗费用。

“建档立卡贫困户应享受90%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而她现在仅仅拿到了70%,作为她的帮扶责任人,我有责任帮她把剩下的20%追回来。”在致电张北县医疗保障局后,杨新友专门从秦皇岛赶到张北县,带着吴玉莲的社保卡和住院费用结算单据,先后前往张北县医院和县医疗保障局,咨询出院结算、社保卡信息管理和医疗报销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最终查明了原因。原来,医保系统中吴玉莲名下的社保卡绑定了两个身份证号,本应报销的费用落到了错误的身份证账号中。在他的协调努力下,主管部门及时更正了系统中的错误信息,吴玉莲拿到了1000多元的报销费用,她握住杨新友的双手,激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这片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村里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帮助村民解决生活难题、提高生活质量,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2018年3月,河北港口集团审计部长曹栋带着集团党委的信任和嘱托,来到了距家乡六百多公里的张北县公会镇盘城房村,担起了驻村工作队队长、贫困村第一书记职责。近两年来,曹栋和驻村工作队员们一起下田间、入农家,了解每一名村民的困难,倾听每户村民的心声。村里交通不便,就想方设法协调政府扶贫资金硬化村内道路2.3公里;街道排水困难、村民家中经常雨水倒灌,就争取港口集团帮扶资金修建了近500米长的排水渠;村舍年久失修,就主动协助跑办危房改造手续帮村民修屋顶、补窗户;打谷场暴土扬场,就利用集体企业收益把近1000平方米黄土场修成平整干净的水泥地......村民们连声夸赞:“驻村工作队来了,我们活得越来越好了!”

富裕路上一个不能少

张北县气候恶劣,干旱少雨,草场退化,土地贫瘠,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多数贫困户受教育程度低,致富门路少,收入在低水平徘徊。为了帮助贫困村“挖穷根”“摘穷帽”,河北港口集团立足张北县“三大一新”(大农业、大旅游、大数据、新能源),通过帮扶产业融入县域经济,成立“扶贫项目研发组”,注册“张北分公司”,明确产业介入形式和发展方向。

2018年,河北港口集团驻村工作队结合东号村气候特点,创新性地提出发展特色农业,以藜麦种植为东号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没想到想法一公布,压力随之而来。在当地村民眼中,这些远道而来的“城里人”不懂农村和耕种,担心改种藜麦有风险,很多人都说,东号村工作队瞎折腾、出风头,成不了事。

面对重重压力,曾经担任港口华正煤检公司总经理、现任东号村第一书记的佟德友没有退缩,他算了一笔账:“张北原先种植的农作物是坝上的莜麦,经济效益不如藜麦。种莜麦一亩地能打一百多斤,价格是一块多钱一斤,而藜麦毛粮就可以卖到五块多钱一斤,两种作物的收益相差非常悬殊。”为做好村民工作,他先统一队员思想,联系帮扶企业选购优质种子,做通“两委班子”成员工作,带头试种了87亩藜麦。秋收时,试种的藜麦亩产最高达到了220斤,售出后的收入却是种植莜麦、亚麻等传统农作物的5至10倍。藜麦试种大获成功!工作队用事实说话,成功转变了贫困户的保守思想。村民们尝到了甜头,纷纷表示:“只要工作队让干的,我们都干。”

2019年,驻村工作队在东号村87亩藜麦试种成功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完善利益链接机制,以“企业+村集体+帮扶单位+贫困户”“三托一”模式,在3个帮扶的深度贫困村推广实施了总计827亩藜麦种植、110亩奶油南瓜和18个特色蔬菜大棚等项目,对于半劳动能力者还因户制宜推动了庭院经济奶油南瓜种植,扶贫产业处处生机勃勃。

为带动产业能力、加快本地资源利用和市场转化,河北港口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协助所帮扶的贫困村创办了集体企业——“张北草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平台挖掘农副产品生产潜力,培育“造血功能”,捐资建设“农产品灌装扶贫车间”,联合张北祥原和商贸公司、张北宏昊食品公司等多家民营企业研发、加工、包装、销售特色农副产品,成功将藜麦、燕麦片、小米、胡麻油等优质农副产品销往外地,累计经营收入405万元,村集体实现纯利39万元,既解决了“卖粮难”问题,又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实现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售卖自产农副产品得现金+提供劳务得酬金+村集体分红得红利+企业帮扶得实惠”的长期增收模式。而村集体的收益又“反哺”村民,连续2年为全体村民投保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此外,河北港口集团张北分公司以市场经济手段开展专项帮扶,仅半年就销售张北县龙头企业的奶制品300万元,向县工信局电商平台扶贫基金捐助近30万元,有效资助了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这种“企业+政府+平台基金”模式将在“后脱贫”时期发挥重要作用。

贫困村要实现可持续脱贫,最关键的就是劳动力稳定就业。在“幸福港湾”养老社区旁,由河北港口集团捐赠服装设备成立的“张北港会服装加工扶贫工厂”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很多贫困村民经过培训成为这里的工人。为了让服装厂活下来、立起来、强起来,河北港口集团从“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与服装厂首批签下了5000余套工作服加工订单。据测算,如果服装厂满负荷开工,可以解决100个贫困人口就业,其经营利润还可为50个公益岗位提供资助,真正做到了农民家门口就业,做到易地搬迁与脱贫产业“两区同建”。

在扶贫产业的带动下,3个贫困村中的贫困户从“坐等扶贫”向“劳动脱贫”转变,稳健走在了“脱贫路”“致富路”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

精神帮扶助脱贫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改善了,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却显现了出来。

2017年的一天,曹子玉带领驻村干部走访慰问贫困户时,听到一些村民拿到慰问品,都会不自觉地说一声:“感谢主!”。离开张北前,曹子玉反复叮嘱驻村工作队:“扶贫既要扶经济,更要强政治。一定要把‘共产党’‘习近平’这六个字,深深刻在老百姓心里。”

面对“精神贫困”“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短板,河北港口集团领导曹子玉、刘广海提出:既要做真、做实、做久扶贫产业,又要因地制宜,加强党建文化宣传,拔掉精神贫困的“穷根”,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党委副书记宋敬中亲自谋划精神扶贫工作方案,推动帮扶工作落实。驻村工作队立即行动起来,从“让党旗飘起来、让广播响起来、让村民活跃起来、让党员带头作用发挥出来”做起,逐步扭转了当地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文化宣传墙和“笑脸墙”建了起来,“奶油南瓜丰收节”、健身操比赛、手机摄影比赛、手工制作传统艺术品展览等活动贯穿全年,好人好事在“道德银行+扶贫爱心超市”模式激励下不断涌现,环境管理公益岗位的设置使村中公共环境保洁成为常态,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村里人居环境得到提升。

落花营村是3个村中人口最多的贫困村。如何克服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调动脱贫致富积极因素,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今年夏季,在落花营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内,一场特殊的宣讲活动热烈进行着。村里的养羊大户曹军、养牛大户袁明柱、种植大户兰有相继上台,分别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劳动者最美,勤劳才致富》《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致富奔小康》为题,与村民们一起分享致富经验,相互交流、探讨,引导启发并提高大家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争做勤劳致富的模范,号召大家一起携手走上共同致富之路。他们还讲了党的扶贫好政策,希望落花营村每一家每一户都能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早日脱贫。空间不大的室内坐满了人,许多人还站着听讲。村民们能在春耕农忙季节抽出宝贵时间听宣讲,说明他们对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心情很期盼。宣讲活动得到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大家也从中悟到了:只有靠自己的勤劳才能真正的脱贫致富,只有劳动者才是最美的人。

这就是以第一书记李向民为首的河北港口集团驻落花营村工作队,组织开展“劳动致富、脱贫光荣”精神帮扶系列活动的一个“截图”。在工作队的组织、协调、倡导下,村民“政策知晓度低”“脱贫致富畏难心理严重”“重眼前、轻长远”“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履行赡养义务”“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等问题得到逐步改善,全年共有119人次用爱心积分兑换了液晶电视、电饭锅、毛毯等生活用品,17人次通过孝善基金自愿为老人缴纳了赡养费。

在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基础上,河北港口集团采取扶贫宣讲、“送文化”“种文化”下乡等多种模式向贫困村进行“精神输血”,解决“精神贫困、文化落后、观念陈旧”顽疾,凝聚人心,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2019年,由河北港口集团退休党员干部组成的义务扶贫政治宣讲队,奔赴张北扶贫一线。他们和驻村工作队一起,把党的政策方针变成村民听得懂、乐意听的家常话,使村民物质上得到帮助的同时,思想上受到教育和鼓舞。驻村干部组织起健身操晨练队,举办手机摄影比赛,带领当地村民搞起了手机直播,一边宣传当地的自然景观吸引宾客,一边向公众展示党领导下取得的扶贫成果。当地群众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再也不是过去那种喝酒打牌、消磨时光“懒汉糖葫芦”式的生活了。现在,村民最常说的就是“感谢共产党,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港口集团”。

今年“十一”前夕,河北港口集团“迎国庆脱贫攻坚文化下乡演出”活动在张北县公会镇易地扶贫搬迁公会新村中心广场举行。锣鼓喧天的喜庆节日气氛中,来自公会镇11个行政村的200多名村民扶老携幼、呼朋引伴赶过来,与驻村工作队一同享受这场丰盛的文化大餐。台上,舞蹈《天天好时光》、扶贫宣讲《齐心协力奔小康》、快板《让美丽中国处处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快板《脱贫攻坚进小康》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已脱贫的农民与秦皇岛、张家口两市作家多次登台表演舞蹈、诗朗诵以及瑜伽、健身操;台下,村民们挥舞国旗,跳起秧歌,古铜色的脸上写满幸福的喜悦。

本着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脱贫扶贫相关政策以“接地气”“合口味”的方式展现出来,平均年龄64岁的河北港口集团老年大学表演队员克服各种困难,写剧本、编快板、排舞蹈、找曲目,为演出做出贡献。他们表示:“功成不必在我,扶贫一定有我。能够参加脱贫攻坚战,我们十分骄傲自豪,再远再累,我们也不怕。”

“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对张家口高度关注,给予了我们悉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为张家口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给我们派来了优秀的驻村工作队,为我们打好脱贫攻坚翻身仗提供了坚强的基层组织保障,用真心与真情、责任与担当、付出与奉献,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张家口的深情厚谊。对此,全市人民永远铭记于心……”2019年1月27日,一封署名张家口市委书记回建和市长武卫东的感谢信寄到了河北港口集团,700余个字,字里行间充满对河北港口集团帮扶工作的认可。

如今,张北县这3个省级深度贫困村已摆脱了贫穷、落后、荒凉、颓废的状态,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无论在产业收入、环境秩序,还是在精神文明、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片曾经的贫瘠土地上,扶贫攻坚中的河港力量正在将一个又一个幸福梦点亮。(郭思源)

责任编辑:白泽豪

下一篇: 河北建工集团领导到对口扶贫村入户走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