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邯郸新闻邯郸区域新闻
  • 分享
  • 河北邯郸邯山区:古枣林里打下满地“甜蜜”

    来源:新邯郸客户端 2020-09-30 10:13:02
    语音播报

    河北邯郸邯山区:古枣林里打下满地“甜蜜”

    当下正是鲜枣上市的时节,当人们买上一袋青红斑驳的鲜枣,品尝它的脆甜时,可曾想到每颗枣的背后,有多少人在辛苦付出?近日,记者走进邯山区河沙镇镇的小堤村,听这里的枣农讲述古枣林里的劳作故事。

    村民打枣忙

    小堤村位于市区东南10公里处,在村四周保留有200至700年不等的三片古枣林,连同村民院中的枣树,共566棵。枝繁叶茂的古枣树至今依然能产枣,因此小堤村被人们称作“古枣园”。

    9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小堤村西侧的一片古枣林,隔着老远,就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走近看,秋阳下,奇形怪状的古枣树,粗皴焦黑,却又新枝繁茂,葳葳蕤蕤。每个枝条上都挂满了沉甸甸、深红锃亮的枣。树下是各色的塑料布,许多村民正站在上面挥舞着手中的长竹竿打枣,鲜枣应声落地,滚来滚去,发出诱人的光。

    经介绍,记者认识了该村的枣农刁会萍。10多年前,她和丈夫承包了村里100棵古枣树,经过他们精心管理,这些200岁以上的老树几乎年年硕果累累。

    此刻正是打枣的最佳时节,刁会萍舍不得停歇,她始终抬着头,在枣树间穿梭,寻找到枝头枣子比较密集的地方,马上挥舞手中的长竹竿敲打过去,鲜枣撒落下来,像乒乓球一般,蹁跹跳动,间或砸在她花白的头顶或瘦小的肩头。记者走到刁会萍跟前,发现她额头上已满是汗水,便提醒她注意休息。

    “别看我今年53岁了,这点活不算累!”刁会萍坚持一边干活一边和记者聊天。她说,“枣子打晚了就会烂掉,所以要及时打。往年是‘八月十五枣落竿’,但今年是闰年,又是闰四月,因此打枣时间提前一个月。”今天早上7时许,她就带着儿媳妇来地里打枣了,有的村民来得更早。

    不远处的孩子们负责捡枣,他们一个个像找寻宝贝似的快活,时不时把枣放入口中品尝,脸上洋溢着甜甜的微笑。枣林外的麻袋里、筐子里盛满了鲜枣,几只小花狗摇着尾巴,吐着舌头,替主人看守着丰收的果实。

    刁会萍说,一棵枣树产200余斤枣,今年她的所有枣树最少能打下2万多斤枣。这些鲜枣会被她分成两份,一份拿到市场上去卖,一份留着晒干蒸枣馍、做枣糕或酿枣酒,一点不浪费。

    “目前,全村196户,700余口人,大部分人家有小轿车,这是我们枣农‘腰包’里的实力。”站在树下,帮着村民打枣的小堤村党支部书记王青田说,该村以前交通不便、位置偏僻,因此才保留下这么多古枣树。近年来,政府接力搭台,除了566棵古枣树,村里又引进新品种,在村周边种植了1000余亩枣树。村民持续苦干,依靠枣产业,走出了一条集枣产业、农家乐、美丽乡村游于一体的特色富民道路。每年国庆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聚集在古枣树下,尝尝鲜枣、枣馍和枣糕,品品特色枣酒,吟唱乡谣,追忆心中的乡愁。

    收获背后是汗水

    当日上午10时许,刁会萍的儿媳妇打完一棵枣树,扛着长竹竿,走向了地里的另一棵古枣树。刁会萍走过去仔细检查树梢,高高举起竹竿子打下树枝上遗漏的枣。

    刁会萍说,因为她家的枣树比较高大,所以要使用3米多长的竹竿子。长竹竿分量不轻,操作灵活性差,需要用巧劲儿,否则打伤了树干,得不偿失。枣农都在树下铺层塑料布,那样提着塑料布的几个边角就可以很快收拢到枣子,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打枣时要注意树下行人,特别是小孩,防止枣子误伤到他们;还要时刻注意脚下,尽量不要踩到枣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枣子最怕雨淋,打下的枣,要尽快装到麻袋里带回家。”刁会萍说,打枣跟收庄稼不一样,没办法用农机设备,纯粹靠人工,需要全身用力。白天打一天枣,晚上回到家,她感觉脖子发麻,腰酸背痛,想洗把脸,可胳膊连端脸盆的劲儿都没有了。她记得每次打完枣,丈夫累得都会说梦话,“打这,快打这,这儿的枣真大……”

    “打枣就累几天,但平常的养护更是累人。”刁会萍说,要想枣树高产,提高枣子的品质,恰当施肥是少不了的。枣树最重要的一次施肥就是春季开花前的基肥,施基肥是为了让枣树恢复元气和生命力,提高枣树开花率和挂果量。枣树属于深根系作物,肥料施于土壤表面,枣树难以吸收,只有埋到一定深度的肥料才能被它吸收。枣树的施肥方法比较特别,需要在树下挖环沟,在沟里面撒上化肥,然后填埋。施肥当天,他们全家人每天5时起床,工作到晚上太阳落山,坚持了十多天时间才干完。那些天,他们没时间做饭,就在地头吃馒头、啃咸菜。

    “5月份以后,我们开始观察枣树的病虫害问题。”刁会萍说,祸害枣树的虫子特别多,让他们很是头疼。过去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杀虫。她把喷头绑在长竹竿上,双手高举起竹竿给树冠打药,这比给庄稼打药累多了。后来发现打药杀虫效果一般,她向农业专家请教后,改用杀虫灯防治害虫。用上杀虫灯后,她每天要到枣林里转一转,观察枣树树干、树枝、树叶上的虫害情况,随时调整杀虫灯的摆放位置,确保它正常供电,同时提醒村民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为了不污染环境,她在杀虫灯下套了个大塑料袋,被电死的虫子都会收集到里面,然后她把这些死虫子填埋在枣树下,当有机肥使用。

    传统不能丢

    “在北方农村长大的人,谁没有打过枣呢?谁没有受过鲜枣的滋润呢?”刁会萍说,“任何一颗枣的背后,都是辛勤汗水的付出。”在她小时候过年时,一到三十晚上,家人就会给他们兄弟姐妹们发几个红枣儿,作为孩子的新年礼物。

    “无论是枣还是粮食,丰收来之不易,虽然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刁会萍说,现在做饭前,她都是先数人头,吃多少做多少。爱剩饭的孩子,她会批评教育;不剩饭的孩子,她会拿出一把红枣来奖励。

    “生活中,有人认为自己花钱买的吃食,怎么处置都是个人的事,他人管不着;还有人觉得粮食连年丰收,自己浪费的不过那么一点点,没什么大不了……这些话,实在气人。”刁会萍说,我国人口多、基数大,如果每人浪费一点,就会是惊人的量。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忧患意识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绷紧制止浪费这根弦。”(邯报融媒体记者刘昆/文 邱勇慧/影)

    责任编辑:郭宏

    下一篇: 河北邯郸丛台区:智能信息产业引领未来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