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网手机版

  • 分享
  • 河北农网乡情

    四代人的开学季

    来源:河北农民报 2020-09-08 14:32:40
    语音播报

    四代人的开学季

    1959年,叔叔被保送上了承德农林学校。叔叔并非天资聪颖的孩子,通过教夜校,赢得全村上下一致好评,终于被保举上学,实现了他从小立下的上学读书愿望。那时父亲已经到秦皇岛上师范(现秦皇岛二中),奶奶年轻守寡,两个儿子一个接一个远走高飞,奶奶虽然失落却深明大义,不读书咋成才哩!

    为了让叔叔按时到校报到,奶奶和大姑冒着滂沱大雨,徒步赶了八里漆黑泥泞的夜路,送叔叔去昌黎县后封台火车站。为抄近道,一行三人,趟着没脚踝的水穿过了一片又一片高粱地。风声雨声,高粱叶子发出的“刷啦”声,犹如一部雄浑的交响乐,为叔叔一路壮行。将叔叔送上了驶向远方的火车,奶奶和大姑不敢歇一歇、站一站,惟恐封台村前的“鸭巴港[jiǎng]”发水淹没小桥,黑灯瞎火的,找不到藏在水下的桥就过不了贾河。直到后半夜,奶奶和大姑你搀着我,我扶着你,才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晒甲坨四村家里。

    1979年,我考上了秦皇岛劳动技工学校,这意味着我将告别山海关古城,到秦皇岛市区上学、就业和定居。我居住了两年多的山海关,将成为我的怀念,我的乡愁,我必将频频回首的一段生命歌谣。

    开学前,我回到山海关一中,与老师和同学们告别,与长城脚下幽静古朴的母校校园告别;我攀登了角山长城一座座血脉相连的敌楼、烽火台,观瞻了以一堆残存石基为标志的老龙头。我沿着石河的岸基溯源而上,走到当年李自成无功而返的回马寨。仰望石河截流大坝,遥望山壁上“人定胜天”红漆大字,心中感念着父亲那一辈兴修水利、根除水患,造福石河两岸人民的千秋功德。

    开学的前一天,父亲和我分别骑着自行车,驮着行李物品,从山海关罗城外的家里出发,沿秦山公路一路西行,来到位于海港区海阳路北段的秦皇岛技校。开学后,我每周都要回家。返校时,奶奶把一罐做得香喷喷的小鱼酱放进我的挎包,作为我一个星期的佐餐小菜。窝头咸菜毕竟难以下咽,就着小鱼酱,窝头吃起来顺口多了。唐山市、乐亭县的同学,以及滦县的同学,只要吃到我带的小鱼酱则喜,吃不到则忧,简直就是上瘾的症状。

    2006年,女儿考上了唐山师范学院。在报考学校和选报志愿那段难熬的日子里,我和妻子费尽了心思,最后决定填报心理学专业。这年头,心理健康才是真健康,掌握一套科学调适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对于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生,至关重要。何况还能帮助他人,造福社会。

    女儿大学入学时,我和妻子一人拎着一只大皮箱,又分别背着一个小皮箱,女儿跟着我们赶火车,坐汽车,一路辗转来到了唐山师范。这是我们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我们充满了好奇和欢喜。我们混进学校食堂,从这么多充满了梦想的孩子们嘴里夺下了一顿大餐,感觉十分良好。女儿所在宿舍名曰“静淑斋”,到底是大学,雅!帮着女儿铺好床铺、挂好蚊帐,我和妻子方才乘坐夜车,返回家里。

    2020年,疫情过后的秋天,外孙要上幼儿园了。他的爸爸妈妈,为让孩子能上质量相对好些的幼儿园,“从小赢在起跑线上”,发动了三个家庭的全部有生力量,“排排坐抢果果”,我和妻子一组,爷爷奶奶一组,小两口一组,采用车轮战术连续排队,终于抢到了一个指标。希望我的小外孙,在这条饱含着亲人们梦想的起跑线上,成功启航,不负众望,早日成为栋梁之才。

    秦皇岛市海港区 大叶杨


    责任编辑:陈小朝

    下一篇: 糊糊烩菜天天吃 碗底舔得咔咔响